從吐穀渾回轉,交了兵馬、重掌兵部的侯君集舉笏:“唐興縣奏請成立護礦隊,由那八百隨他們拿住爨道亮一夥的吐穀渾俘虜擔任,並請兵部撥付兵甲。此事爭議頗大,兵部未能有統一看法,隻能提請陛下與諸宰輔決斷。”
這個例子比較罕見。
一般地方上向六部提出奏請,都會由各部自行決議, 給中書省一份備案。
幾乎不會有爭執不下的看法,畢竟尚書就是打破平衡的重量級人物,尚書支持任意一方,或者是幹脆全部否決,那也有個明確的結果。
“侯愛卿大可不必因侯德夫在那裏而有所顧忌,令郎畢竟隻是個礦監, 左右不了形勢, 可以忽略不計。”李世民輕笑一聲。
因為自家兒子在內而避嫌, 有點過於保守了,朕是那種小心眼的人嗎?
“犬子確實也是其中四隊之首,但不妨礙臣表達看法。問題在於,臣也不能權衡出利弊啊!按說,唐興縣敢奏請由吐穀渾俘虜為護礦隊,就有信心掌控他們,兼之吐穀渾人也出過力,施恩收心也是理所當然的。”
“可是,他們畢竟遠在曲州,萬一掌控不好,孤立無援,會出大事的。”
“臣患得患失,終究無法決斷。”
侯君集緩緩地解釋自己的顧忌。
程知節一臉的嫌棄:“大唐的武將,也就你侯君集會為自家娃兒磨磨唧唧,一點不爽利。娃兒嘛,多生幾個就是了, 我家娃兒六個,隨便差遣;牛秀家娃兒七個,可勁造!”
侯君集撇嘴,表示不願意與這粗鄙武夫為伍——雖然說起來,侯君集正經讀過的書未必有程知節多。
“少驍勇,善用馬槊”,足以說明,程知節的家世,比落敗的侯君集家強到不知哪裏去了。
侯君集到現在還學不會馬槊呢。
“柴令武那娃兒,手頭的事,幾時失控過嗎?”秦瓊冷不丁地發問。
包括長孫無忌在內,即便再有想法也必須承認,柴令武沒有出過大問題。
李世民心頭卻是一直在笑。
沒有一定的武力,銅礦產得越多,越容易為人覬覦,此次爨族所為就是個現實的範例。
即便真給柴令武八百兵甲了,難道還有誰能憑借這點兵甲翻身嗎?
李世民當然不知道,後世居然有人憑借十三副兵甲成事了。
“擬詔,申飭昆州刺史爨弘達、求州刺史爨達昌。兵部核準唐興縣的八百兵甲,從益州都督府撥付, 由皇女李明英負責押運。”
李世民態度堅定, 完全不顧魏徵老噴子跳著腳噴不合法度。
法度?
朕即法度!
讓著你時,那叫虛心納諫;
不讓你時,那是秋風過耳!
要撞柱子?
朕可以出棺槨!
李世民這個皇帝,一旦認準了某些事情,誰也勸不回。
史書上記載魏徵、枊範等多次勸諫成功不假,可不成功的更多。
而且成功的基本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是為了在史書上留下“虛心納諫”的名聲,純純的麵子工程。
當然,皇帝願意為了名聲裝那麼一下,也是件好事,怕的是連裝都不願意裝了,直接“朕為刀俎,爾為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