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山高水長(1 / 2)

事實上,柴令武從來也不指望銀生州的茶葉商隊,能夠在人生地不熟的高原上有什麼特別建樹。

吐蕃人不傻,不可能讓你肆無忌憚地進入要塞、探查機密,銀生州烏蠻能看到的,就是表麵上的山川地理。

你永遠不知道,路邊一座看似不起眼的石頭屋子, 會不會是堅不可摧的堡壘。

地利加堡壘的防守很犀利,在這個時代,最典型的戰例就是哥舒翰強攻石堡城,死傷慘重。

當然,要說戰損比例,肯定沒那麼懸殊。

唐軍死數萬人, 吐蕃“舉國而守之”, 兵力也不會少, 俘虜數百,不等於斬獲低了。

難打卻是一定的。

所以,茶葉一事,不過是信手布下的一顆閑棋,起不起作用的,無所謂。

鬆讚幹布看破這一手棋,並不意外,連這點眼光都沒有,怎麼一統高原?

隻不過,柴令武與鬆讚幹布隔空對弈,相互都明白對方的底線。

拓南州加入昆州大都督府,中斷了雲南各部散而不分的局麵,就像一把剪刀剪斷了珍珠鏈上的線,永昌、金齒部、劍川,最終無奈地投入昆州大都督府的懷抱。

劍川城、鐵橋城, 立刻成了重中之重,柴令武調集了兩個折衝府,永鎮鐵橋城。

聿齎城,眼下還真顧不上。

要是讓柴令武繼續在昆州大都督府任職一年, 也許可以考慮一下。

南麵的望部、茫部,也向爨誌遠提出歸附昆州大都督府,唯有和蠻部(河口、屏邊、蒙自部分、元陽部分、元江),柴令武是沒時間等到其依附了。

柴令武請準爨誌遠繼任昆州大都督府長史的奏折,是當著爨誌遠的麵書寫的。

無論最後成不成,爨誌遠都要領這個人情。

“長史放心,無論如何,爨誌遠都會為大唐、為你守好昆州大都督府!”爨誌遠微微哆嗦。

雖然這是預料中事,可真親眼目睹,爨誌遠依舊激動難免。

柴令武鄭重地交代:“其他地方,或許可以稍稍放鬆一些,唯獨鐵橋城,務必給我看緊了!除非是昆州大都督府被滅了,否則,人在城在!”

與柴令武交往久了,爨誌遠也零零碎碎地聽到柴令武封鎖吐蕃的謀劃,對鐵橋城的重要性也很清楚。

“益寧侯爨誌遠,鄭重向武功縣侯發誓:鐵橋城在,爨誌遠在;鐵橋城亡,爨誌遠亡!”

誓言, 在這個時代,可不是亂發的。

這一回,李世民幹了點人事,沒玩誣告那一套,就是通透地告訴柴令武:該回長安了,鴻臚寺少卿的位置,虛席以待。

從四品上的少卿,加上是從地方到京官,實打實地算,柴令武晉升了兩級。

但這不是最關鍵的,關鍵點是,李世民同意維持昆州大都督府的框架,同意爨誌遠接任柴令武的長史職位。

雖說都是長史,在柴令武手中與在爨誌遠手中始終不一樣。

昆州大都督府在柴令武手中,就是鋒芒畢露的橫刀,在散亂的雲南雖然沒出幾刀,卻讓人心驚膽戰。

在爨誌遠手裏,頂天就是塊盾牌,能夠穩住、守成就已經不錯了。

錄事參軍侯德夫、司兵參軍司徒雷選擇了隨柴令武返回長安,柴旦、雷絕色算是柴令武的雜役,自然要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