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
恢複了原本麵貌的張明澄與裕子坐在火車的軟臥包廂裏,裕子無聊的看著窗外,張明澄則饒有興致的讀著過去一周的真理報。
裕子看了看時間,皺著眉頭說:“已經晚了半個小時了,怎麼還不發車?”
“關於這點你必須得習慣,西伯利亞大鐵路上的火車就沒有準點的時候。”張明澄隨意的說。事實也跟他所說的差不多,總長五千餘公裏的西伯利亞大鐵路被俄國人譽為西伯利亞大動脈。這條鐵路上常年跑著1000餘列客運、貨運列車。其中鐵軌大部分埋設在荒涼的西伯利亞荒原上,冬季又是事故頻發的高峰期,所以選了這條鐵路上運行的列車,你就不能指望它能準時。
但奇怪的是,作為發車地點的莫斯科應該沒這個問題啊。
一聲嘹亮的汽笛聲讓裕子將目光轉向窗外,她將頭貼在車窗上,朝列車前方看去。一列貨運列車在內燃機車頭的帶動下慢慢減速駛入了站台,裕子猜那應該是一輛軍列,她看到了列車車廂頂部站立著的俄軍士兵。
列車在三號站台停了下來,車廂頂上的士兵跳下來,拉開了車廂。率先走下來的是一個個的俄軍軍官,他們吹著此起彼伏的哨子,然後就瞧見荷槍實彈的俄軍士兵好似下餃子一樣從車廂裏湧了出來。
“先生,俄國兵!”
張明澄抬起頭看了看,臉色驟變:“糟了!我們走不了了!”
一周來真理報上的報道,加上眼前慢慢一列車的俄軍士兵,讓張明澄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
十二月六日,真理報上報道了兩件讓張明澄感興趣的事兒。第一個,俄軍社工黨的監察委員會和武裝部隊社工黨的特別委員會發出呼籲書,呼籲軍隊中的社工黨員加強團結,保衛祖國;第二個是,曾任俄社中央******委員、中央書記、俄總統首席顧問的雅科夫在報紙上發表聲明,退出社工黨,並警告社會各界:俄社領導正準備一場政變。
兩件事聯係起來,讓整個俄羅斯都充斥著暴風雪欲來的壓抑感。
1887年古裏亞以改革家的姿態升任俄社總書記。入主克裏姆林宮後,古裏亞迅速掀起了一股改革新浪潮。他所謂的新浪潮不過是將俄羅斯共和國聯盟由社會主義改為資本主義。他試圖找出一條此前從沒有過的改革之路。改革伊始,他就將重點放在了********和政治體製方麵。
古裏亞最初的改革是要完善社會主義社會。但是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和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的鋪開,古裏亞開始懷疑俄國的社會主義,試圖尋找一種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
1887年11月初,古裏亞作報告對俄國的曆史和重要人物進行了評價,強調要改變被扭曲的社會主義製度。
被賦予新思維的古裏亞準備徹底改革俄國的社會主義製度,全麵充實人權。他在1888年6月俄社工黨的全國黨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中宣布:要根本改變我們的政治體製,實行社會主義多元化和輿論多元化,要改變社工黨的職能。
1889年11月,古裏亞在《真理報》上發表長篇文章。他說:“如果前幾年俄國的改革隻是完善過去的製度的話,”那麼現在“必須改建我們整個的社會大廈——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他還力主“促進多元化”,提倡議會民主和三權分立。
一石激起千層浪,古裏亞在重大政治問題上的急轉彎,引起了俄社工黨內和俄國國內的政治分化。社工黨內隨即形成了以耶夫洛尼為代表的激進派,以卡濟科為代表的傳統派和以古裏亞為代表的主流派。同時,社會上還出現了500多個形形色色的政黨,6萬多個“非官方組織”。
各種政治力量的消長,把古裏亞推到風頭浪尖之上。此時古裏亞仍能運籌帷幄,縱橫捭闔。到了1890年,古裏亞為代表的主流派使用種種手法,貫徹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路線。
古裏亞還利用各種派別之間的矛盾,在俄社28大上繼續保住了俄社中央總書記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