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劃分了多個區域,西北角是居民區,東北角是市場,縣庭則位於東南方向,西南方向是一大片作坊群。
蕭邑並非邊境郡縣,城牆全部是由夯土牆構成,牆基不高,有些地方年久失修,早已破敗不堪。
蕭照小跑出樂壽裏,再繞過一條街,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熟悉的讀書聲,那裏是縣學所在地,城裏但凡有點條件的家庭都會送孩子去那裏上學,因此規模並不小。蕭照當初就是在這裏偷偷躲在窗外偷聽縣學先生講課,這才認識了老師李源。
李源先生雖然教書的時候極為嚴苛,但是對蕭照這些“蹭讀書蹭蒙學”的孩子,也不嗬斥攔阻。倒是負責看管縣學的監門,常常板著臉四處巡邏。將這些偷聽講課的野孩子趕出去。
再往前,就來到縣城的主街,這裏有一株大樟樹,高十二丈有餘,至於樹幹之粗,要七八個成年男子方能將其合抱。樹葉扶疏,白晝成昏,底下是一片空地,稀稀落落擺放著各種石凳木板。每年夏天的時候,附近百姓以及過往行人都喜歡在這邊乘涼。懵童小孩也常常在樹下追逐嬉鬧,很是熱鬧。往南不遠便是縣庭,往北則是蕭邑北門,門內一側有幾間小平房,蓋著單坡式的屋頂。
蕭照歇了口氣,繼續小跑到縣庭,大清早的,街上行人來來往往,有出城做工的,有進城做生意的,男女老少各式各樣的人都有。這些人,都是和自己一樣為了生活奔波勞碌的人。
縣庭位於主街西側,被一大片歇山式屋頂包圍,縣庭的建築顯得鶴立雞群。這是一個五進式大庭院,地下不再是鬆軟的泥土,而是非常堅硬平整的地板,打掃得一塵不染。門口的空曠石板地上高高聳立起一支石柱,底部呈四方形,頂部坐立著一個奇形怪狀的野獸雕像,蕭照知道這是桓表,上古時期由堯所創,起初是立於交通要道的地方供百姓書寫諫言。發展到現在,成為了各種重要建築的標誌。應華信誓旦旦的說這是麒麟,蕭照卻怎麼看也不像,二人常常為這事爭執不休。
蕭照負責接收遞交公文信封的亭部位於最外側院子的左邊,這是一個小亭子,裏側牆壁上全是數尺大小的方形櫃子,上麵寫著城內各處的地名。除了蕭照以外,還有三個同僚,無一例外都是家境良好的富農子弟。分負城內不同區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