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十二章 侍君(2 / 2)

畢竟,隨著時間的流失,他對於前世的記憶一定會變得愈發模糊。

“朕這幾天翻閱內史,又尋了許多人問,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你說大漢帝國走到今天這一步,中樞暗弱,郡國獨立,是為什麼?”

沒待伏禦姐回答,劉弋似乎隻是想把某些話說出來,讓自己順著這條線思考。

“如今天下,共有105個郡國,1587個縣,一千萬戶,五千萬人,這麼大的帝國,怎麼就成了這副模樣呢?”

伏禦姐緊抿著誘人的櫻唇,很小心地問道。

“或許是刺史變州牧鬧得?”

“不對。”

劉弋很肯定地回答,他回憶了一下史料,繼續說道。

“其實以監察為職責的刺史變成了軍政一把抓的州牧,這種事不新鮮,前漢的時候郡國的太守、國相便是如此......”

“楚漢之爭結束,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漢,那時候的郡,就是監察區,不負責下麵縣的具體軍政事務,隻負責統計、考核,中央直接負責對接一千多個縣。

你想,為什麼原本隻有監察作用的郡太守和國相,後來成了軍政一把抓的主官?這個現在的刺史變州牧像不像?”

劉弋摸著她微微有些冰涼的素手,柔聲說道:“沒事的,且說吧,咱們夫妻既然要破局,總得知道天下喪亂至此到底是因為什麼啊。”

一抹粉霞浮上伏壽的俏臉,她掙了掙,卻被按得更緊了,隻好低著頭說道。

“是不是因為戰亂,人口銳減,所以一開始地方上隻需要縣就可以了,中央也管得過來。到了後來文景之治,人口開始恢複增長,中央就顧不過來了,所以必須郡太守和國相開始管下麵的縣。”

“朕的皇後真聰明啊。”

“陛下~”

伏壽眼見掙不開手,索性自己主動將兩隻小手蓋在劉弋的掌中,暖了暖繼續說道。

“那如今刺史變州牧,便是前漢(西漢)郡太守和國相,掌控一郡軍政實權的重演?”

“是!”劉弋予以肯定。

“正是因為光武以後世道安定,百姓繁衍生息,汝南郡人口甚至能達到210萬之多,便是人口上百萬的大郡也不在少數。

一百多個郡,京城的尚書台實在是顧不過來了,必須要州牧實際承擔一個州的事務來減少中央的壓力。”

“可惜啊...”

劉弋苦笑道:“郡國體製下,郡太守和國相就是一地的君王。朝廷予其符節,士人侍郡守如侍君,亂世一來,更加大了與中央的離心力。”

“離心力是什麼意思啊?”

“意思就是。”劉弋的另一隻手攬在了伏禦姐盈盈一握的纖腰上,附耳嗬氣:“想分開又被拽回來。”

伏壽“嚶嚀”一聲,幾乎就要癱倒在劉弋的肩頭,麵色濕紅。

“陛下~臣妾有些話不知道該不該說。”

“說吧,你我夫妻有什麼不能說的。”

伏禦姐躺倒在劉弋的大腿上,望著他的眼眸,緩緩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