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章:時代的縮影(下)(1 / 3)

“先生們,女士們,你們好。歡迎您乘坐聯盟航空公司AA7898次航班。本次航班由新海飛往西塔空間站。飛行距離36000公裏,預計飛行時間7小30分,為保證……”

“真夠摳的!不說買個直飛航班,買個商務艙也好啊”

江林遠一邊調整座椅一邊嘟囔著,他個子高而經濟座艙空間狹小,坐起來很不舒服。

兩個新人聽著也不敢說話。

其實真不是陶嘉陽摳,主要是沒得選。

目前如果不考慮現實情況,從藍星到火星一共有三種方案。

第一種,從藍星直接搭乘遠航飛船直飛火星。

第二種,從藍星搭乘專用飛船直飛月球,由月球換乘遠航飛船飛火星。

第三種,從藍星搭乘航天飛機飛同步軌道空間站,由空間站換乘普通飛船飛月球,再由月球換乘遠航飛船飛火星。

單從描述上看第一種方案無疑是最便捷、最省時間的,但實際上目前藍星和火星之間的物資和人員轉移用的是後兩種。

尤其是人員轉移,因為相對便宜用,用的最多就是第三種,當初陶嘉月和現在江林遠選的都是第三種。

非常麻煩!

原因有很多,但總結起來核心因素就三條,即技術製約、曆史影響以及人為阻隔。

技術製約最好理解,自然界中任意兩個物體或兩個粒子間都會產生一種與其質量乘積相關的吸引力,即我們常說的“引力”

它與物體的質量和空間運動速度成正比、與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簡單來說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大小、運動速度的快慢有關,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快,則它對其它物體施加的引力作用就越大,即質量越大、速度越快引力越大。

在經典物理學中“引力”與強力、弱力和電磁力被合稱為四大基本力,

但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不是一種基本力,而僅僅是時空結構發生彎曲後的表現,而導致時空結構發生彎曲的原因是巨大的質量。

至於到底是不是我們不做討論,那是科學家的事。

總之一句話有質量、有速度就會產生“引力”。

大質量的物體會對小質量的物體產生引力。

例如蘋果下落、月球圍繞藍星公轉、藍星圍繞太陽公轉等。就因為小質量的物體會被大質量的物體吸引。

運動速度快的物體會對運動速度慢的產生引力。

例如光無法逃離黑洞,就是因為黑洞的運轉速度遠遠超過了光速,光子經過黑洞的時候被吸引。

由此我們得知小質量物體想要逃離大質量物體的引力束縛,有兩種辦法增大質量、加快運動速度。

對人類來說想要逃離藍星的引力束縛,第一種方法目前來看根本不可能,因而就隻剩下第二種。

由此便引申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分又稱:航天器最小發射速度、航天器最大運行速度。當某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運行,則說明該航天器正沿著藍星表麵運行。

第二宇宙速度又稱:逃逸速度。當航天器超過第一宇宙速度達到一定值時,它就會脫離藍星的引力場,從而成為圍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

第三宇宙速度又稱:脫離速度。當航天器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達到一定值時,它就會脫離太陽係的引力場,從而飛向廣袤浩瀚的銀河係。

第四、第五分別是脫離銀河係和脫離本地星群的最小速度,不做討論。

同等質量的飛行器從月球、火星起飛所要求的第一、第二宇宙速度,比在藍星要小得多。

因為二者的質量比藍星小,同時二者大氣稀薄空氣阻力非常小。

這意味著同一艘飛船在不同行星起降所需條件是不同的。

比如動輒百萬、千萬噸級的太空戰艦,可以在月球、火星自由起降,但卻無法在藍星起降,同理遠航運輸艦也是如此。

不是說完全不能降,隻是太危險,除非緊急情況沒人會拿這些金疙瘩去冒險。就像沒有人會在土路上開跑車一樣。

因而便需要一種建築承接這些龐然大物,即太空星港。

這時月球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由於其質量小、大氣稀薄、運行穩定,稍加改建就可以充當星港使用,而且還是一座巨型星港。

因而在太陽係開拓時代早期,月球就成了當時唯一一座星際“港口”。風頭一時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