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外海
湛藍色的海麵波濤起伏,大群的白色海鷗在海麵上低舞盤旋,發出的尖銳鳴叫聲響成一片。
一艘來自香港的二千噸德國籍商船弗萊明號,高大煙囪裏冒著濃濃的黑煙劈波斬浪而來,歡快的海豚在船艏海麵跳躍疾馳,貨輪上往複式蒸汽機發出巨大的機器轟鳴聲,黃銅質地的泄壓閥不時噴出大團白色高溫蒸汽,彌漫了大半船身。
在貨物堆積如山的前倉,數十名戴著瓜皮小帽留著長辮的華工簇擁在船舷兩側,翹首看著海天線上出現的陌生港口城市,目光中流露出希翼,緊張和不安的神色。
他們懷著淘金夢而來,不知等待自己的命運如何?
澳洲在1851開始的淘金熱,至今已延續20多年。
大量的淘金者湧入這片尚未開發的荒蕪大陸,包括來自遠東的華人和太平洋小島上的黑人,萬裏迢迢蜂擁而至。
澳洲淘金熱初期(1851年到1854年),在澳華人並不多,從1854年開始,華工進入爆發性增長階段。
1854年,在發現黃金的維多利亞州第一次人口統計中,華工隻有2261人,但到了1855年年中,人數已達19300人,到了年底則超過了33000人,一年之內劇增了14倍之多,成為金礦場最大的勞工群體。
1857年,僅維多利亞金礦場就有41623名華人。最高峰1858年到1859年,人數已高達52000人。
新南威爾士州淘金熱高潮時,華工有26300人,占當地人口總數的八分之一。
1875年,昆士蘭州發現黃金的消息傳出之後,來自華夏淘金客的人數有顯著增加,每個月都有600~900不等華工懷揣著夢想遠渡重洋,希望在這遙遠的異域實現淘金發財夢。
德國籍商船弗萊明號前往的目的地正是昆士蘭州,經過漫長的遠洋航行,即將抵達目的地。
居高臨下的貨輪駕駛室裏
伊恩-弗萊明船長站在方向舵旁邊,嘴上叼著佛羅倫薩出產的石楠木煙鬥,飽經海風吹拂的黑紅臉膛隱沒在濃烈嗆人的煙霧中,灰藍色眼眸中浮現出自得的光芒。
這一趟滿載遠東地區各種貨品順利抵達昆士蘭州港口,貨物中包括咖啡,可可,牛奶和茶葉,還有從布匹,棕櫚油到鋁錠,將這艘巨大的鐵質蒸汽貨輪裝的滿滿當當,為梅克倫堡的弗萊明家族帶來豐厚的收益。
哦,對了,還有船上179名華工,每人都將貢獻出240個金馬克的單程航票。
按照20個德國金馬克兌換一英鎊的比價,這筆錢約合為12英鎊,是貨輪一筆額外的收入。
遙望著遠處的港口城市,鱗次櫛比建築高高的尖頂若隱若現,這讓伊恩-弗蘭明船長感受到久違的歐洲建築特色,心中油然升起一種熟悉感覺。
對這片孤懸海外的荒僻大陸,他的眼中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蔑視神色。
第2次工業革命時期,對所有歐洲人來說,澳大利亞這塊遙遠的大陸幾乎與土著無異,生活著從英倫三島和歐洲流放過來的罪犯和娼妓,幾乎是另外一個世界。
還有……若非這些該死的澳洲人排華政策,弗來明先生還能夠賺得更多。
十幾年前
有鑒於急劇湧入澳洲淘金的華工人數迅猛增長,對澳洲大陸的歐洲人口構成嚴重威脅,在以英國人福克納為首的“金礦場皇家委員會”的動議下,維多利亞當局通過了限製華人移民法案。
該法案規定;
來澳船隻每10噸位準載華人1人,入境華人每人須交人頭稅10磅,這是澳州曆史上第一部針對華工限製法案。
蔚藍色海麵上
德國籍商船弗萊明號鳴響悠長的汽笛,減慢速度緩緩靠近碼頭,從船艙裏湧出更多留著長辮、戴著瓜皮小帽的華工,清一色的全是青壯年男人。
他們年紀輕的十五六歲,年紀大的也不超過30歲,看到船舷外美麗而陌生的城市,所有人禁不住齊聲歡呼起來。
曆經30多天艱辛的海上漂泊,終於到達夢想中生產黃金之地,所有人的眼中都充滿了期盼和激動。
在華人的口中,遙遠美洲大陸的稱作舊金山,孤懸海外澳洲大陸的昆士蘭被稱為新金山。
一位身材高大的少年凝視遠方天際線上若隱若現的城市,腥鹹海風吹拂他的黑發飄揚,眼中浮現出遠超這個年齡的複雜情緒
他是李福壽,年輕的軀體裏擁有來自後世的成熟靈魂。
這個古老的蒸汽時代,華夏百年沉淪的時間點,這個荒蕪的澳洲大陸,唉……
李福壽輕輕一聲長歎,眼中帶著一份猶豫和迷惘,臉上充滿對未來的憂慮,何嚐不是對沒有係統加持的一份失落感,心中沒多少底氣。
各種複雜情緒交織下,發出謂然一聲長歎。
突然之間
李福壽不可置信的扭回頭看去,有人在他的屁股上狠狠的摸了一把,非常用力的那種。
極度的屈辱感油然而生,他怎麼也不會想到會發生這種事。
這是一個身材中等的幹瘦男人,是隔壁艙室的青皮地痞吳占元,他身邊還站著幾位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