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莊園不遠的森林邊,豎立起一排排的整齊木屋,這裏居住著來自魯西南的華人難民群體,總數一共872人,是“青城山”號上一個航次萬裏迢迢帶回來的。
“青城山”號畢竟是遠洋雜貨輪,6個互不貫通的大倉能夠容納的難民數量有限,再加上艙室和過道裏擠一部分,也隻能容納不到九百人。
這裏麵大部分都是14~25歲的年輕婦女,剩下的部分是少年和成年男子,人口結構相當年輕。
經過接近20天的調養,這些難民體格明顯強壯起來,臉色紅潤,精力充沛,打打鬧鬧的充滿了快樂的生活氣息。
相比較剝樹皮、吃觀音土艱難求生的家鄉,這裏簡直就是天堂。
紅河穀牧場不缺米麵糧油,瓜果蔬菜,在森林裏還可以采摘蘑菇和野果,隨處可見的野兔,野雞,袋鼠見到人也不跑,傻呆呆上去一棍就撂倒。
在這裏盡管放開了肚皮吃,能吃多少吃多少,食物是不缺的,還能打點野貨,捉點魚打打牙祭。
畢竟是災民安置,牧場提供的大宗食物是玉米,土豆和白菜,還有一些米麵糧食,葷腥大多是一些豬牛羊下水,雜碎什麼的,因為歐美人不吃這些,都是副食品廠不值錢也賣不出去的下腳料。
遠處煙塵揚起,馬蹄聲陣陣。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輕人縱馬而來,肩上的披風隨風飄展,身後跟著大群彪悍的護衛。
見此情景
森林木屋區的眾人割韭菜一樣的跪倒在地,迎接這個牧場的主人,今後也將是自己的主人李福壽老爺,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這些華人相對於從古巴遠道而來的白種女人,溫順而恭服,充滿了感恩之心,對同文同種的李福壽沒有丁點兒排斥,反而有種奇怪的驕傲心理。
在滿清統治下的神州大地
奴婢買賣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兒,能夠逃脫苦難進入李府的門,在這裏吃得好,睡得香,老爺對下人既不打也不罵,反而態度溫和噓寒問暖,真是幾輩子也修不來的福氣。
同樣做奴才下人,那也是分高下的。
比起魯西南那些百十畝土地的大小地主,擁有數百萬畝土地的大老爺幾乎與土皇帝無異,眾人與有榮焉。
抱著感恩的心,大家神情更加恭順了。
“噓溜溜……”
神俊的雪裏飛揚蹄而起,李福壽穩穩的駕馭住座下寶馬,他如今騎術諳熟,在沒有汽車和火車的蠻荒大陸上,這幾乎是澳洲人的必備技能。
“大家都起來吧,不必多禮,紅河穀不時興動輒下跪,恭手作揖就好了。”
“那怎麼行,沒上下尊卑可是壞了規矩。”
“哦……嗬嗬,你懂得還不少啊?”
李福壽翻身下馬,自然有護衛接過馬韁繩牽到一邊去了,他手上拎著馬鞭走一個少女身邊,仔細端詳了一下笑了。
這是一個很清秀的少女,身子骨還沒有完全長開,約莫十三四歲的年齡,臉龐白裏透紅洋溢著青春氣息。
特別難得的是一雙眼睛很有靈氣,幹淨而清澈。
“你叫什麼名字?”
“回大老爺的話,我叫田妞兒。”
“甜妞兒,嗬嗬嗬……確實不錯,是個很機靈的小丫頭,你還沒告訴我為啥懂得這麼多規矩?”
“回大老爺的話,我6歲就被爹娘賣到縣上大戶人家,老爺是個讀書人規矩特多,一直到主人家被大群災民搶個精光,老爺死了,夫人小姐也不見蹤影了,我隻能跟著災民一起逃難到威海衛,後來簽了賣身契來到澳洲,終於過上了好日子,這都要感謝大老爺菩薩心腸救我們一命,這份大恩大得一輩子都還不上。”
這小姑娘說話口齒伶俐,條理分明,烏溜溜的大眼睛仰看著李福壽,不知道在想什麼。
就像野外的小花,雖然並不名貴但是綻放的清新自然,別具一格。
李福壽忍不住伸手揉了下她的小腦袋,笑著說道;“看起來就是個小機靈鬼,等會兒跟著大老爺一起回莊園,你願不願意呀?”
“謝大老爺恩典,田妞兒服侍的活計都會做。”
“認得字嗎?”
“以前小姐教過,還誇我聰明呢。”
“嗬嗬嗬……確實很聰明。”
李福壽大步前行,早有營地的管事迎了上來,在前麵引導視察,所過之處人群劈波斬浪一般的彎下腰行禮。
能夠感受到,這是發自內心尊敬和感激之情。
“再過兩天龍虎山號和其他的幾艘外籍貨輪就會抵達碼頭,這一批運送回來2400多災民,林地的房舍都還夠用嗎?”
“回稟大龍頭,如今有鋸木廠成型的板材,人手也不缺,搭建木屋的速度快了很多,初期稍微擠一擠也就安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