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英國人傲慢的性格,絕不會料想到華人有如此強盛的戰鬥力,能夠一口吞得下這麼大,這麼強的一個目標。
一旦墨爾本淪陷的消息傳出去,估計倫敦也沒什麼心思插手了。
在澳洲連個港口都沒有,萬裏迢迢運兵過來從哪裏登陸呢?
就算從印度次大陸調兵,這麼遠的距離實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對於歐洲二流的英國陸軍而言,絕對是無法完成的天方夜譚,挑戰難度是地獄級的。
從軍事角度嚴謹地看,不具備任何可信性。
別看倫敦現在沒有對澳洲問題正式表態,對新生的大洋王國態度曖昧,既不同意也不反對,就這麼拖著不表態,其實,一旦形勢明朗化,倫敦的態度會迅速明確。
作為一個內陸城市,巴拉瑞特永遠沒有墨爾本的國際地位,盡管盛產黃金,但名聲不顯,影響力很有限。
可能絕大部分倫敦政界人士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城市的名稱,誰會關心這個偏僻澳洲小地方?
隻要解決了墨爾本,就等於贏得了南北方戰爭。
在國際承認方麵,大洋王國最要感謝的應該是法國,是法國率先承認了大洋王國的合法地位,並且暗中利用國際影響力促成其他國家的承認,這個幫助是實實在在的要銘記在心。
突破口之所以選擇法國,這是有曆史淵源的。
法國和英國相愛相殺700多年,全部寫出來不會比大英百科全書少多少,血淚恩怨積攢起來比喜馬拉雅山還高,所以,法國人從來不會放棄削弱英國人的機會。
這一點,在美國獨立戰爭中體現的極其明顯。
正如法國皇帝路易十六的外交大臣韋爾熱訥所說的:“法國的一次獨一無二的和出乎意料的好運。如果英國丟掉了北美殖民地,那麼英帝國將蒙受無法估量的損失。英國是我們天然的敵人,一個貪得無厭、無信義的敵人,貶低法國是它一貫的政策。因此,法國的責任就是抓住一切機會來削弱英國的力量,(當前要務)法國秘密援助造反者。”
在美國獨立戰爭初期
華盛頓率領的大陸軍從來就沒有超過3萬人,其他的都是誌願者民兵,無論是軍隊素質,裝備,資金和軍官戰爭經驗全都處於絕對的劣勢,英國在北美殖民地擁有9.5萬人的職業軍隊,二者的戰鬥力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
沒有來自法國的無私幫助,美國人很難打贏這場獨立戰爭。
戰爭爆發第一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撥款100萬裏弗爾,通過私人公司向北美殖民地援助了30萬支槍、100噸火藥、300多門大炮、20萬套軍服等,使得北美殖民地獲得了大量先進的軍事裝備,以及足以解決燃眉之急的財政援助。
與此同時,法國還默許拉法耶特侯爵組建“誌願軍”,以非官方的身份參與北美獨立戰爭。
所謂裏弗爾,又稱利弗爾,是貨幣的重量單位,相當於一磅白銀,約等於12盎司,100萬裏弗爾在當時是一筆巨款,法國為了報複英國真下了大本錢。
要知道,這僅僅是第一筆援助。
在美國獨立10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時,法國慷慨的贈送出自由女神像,不但負責建造,而且萬裏迢迢運送過去還負責安裝,除了強調法美雙方鮮血凝結成的友誼之外,還有寒磣英國人的一層意圖。
隻要能讓英國人不痛快,法國人貼錢也願意去做。
在美國獨立100周年之際,英國人隻是淡漠的派出了個低級別的代表團,對美國這個逆子,倫敦的心態必然是五味雜陳,當然開心不起來。
正是因為法國有這樣輝煌的履曆,所以李福壽第一個主意就打到了法國人的頭上,指使唐紹儀探聽法國人的態度。
四個月前,外交代表唐紹儀最初接觸法國政府高層時,直言不諱提出了一旦成立大洋王國,希望能夠得到法國政府承認的要求時,時任法國總理皮埃爾興奮的一口答應下來,當即開香檳慶祝,並且主動的包攬了遊說其他歐洲王國的任務。
由此可見,法國人對倫敦的恨意有多深?
至於說沙俄皇儲尼古拉·亞曆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殿下的到來,應該算是個意外之喜,沙俄成為第二個承認大洋王國合法性的世界強國,是皇儲殿下在欣喜之餘拍板做的決定。
俄國毛熊對英國的恨意半點都不比法國人弱,甚至來得更為直接和濃烈,尼古拉殿下做的這個決定受到克裏姆林宮的通電讚賞,由此可以看出沙俄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
倫敦在歐洲棋局也好,世界棋局也好,真是得罪了太多的國家,“歐洲攪屎棍”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哪怕隻是為了惡心一下英國人,也有很多國家願意爭先恐後地承認大洋王國合法性。
這裏包括德國,奧斯曼帝國,意大利,奧匈帝國,美國等一係列世界強國,現在就差大英帝國和滿清沒有承認了,哦……對了,還有對大洋王國滿腔仇恨的扶桑國,現在也是一副便秘的神情。
搞又搞不過,承認又不甘心,當真是糾結萬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