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第958章1910年經濟水平(1 / 2)

陛下到底怎麼打算的,李福壽哈哈大笑之後沒有解釋,李拴柱元帥也不好追著問,隻能懷著疑惑離開了大明宮,返回公爵府邸。

這事兒並非李福壽賣關子,而是八字沒一撇呢,現在咋說?

北美戰爭之後

除了米國本土獨立的十個州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領土問題,這其中包括美西戰爭中占領的古巴,波多黎各,海外飛地阿拉斯加州,部分太平洋群島主權,巴拿馬運河工程等等,都屬於和平條約中未盡事宜。

當然了,還有新墨西哥地區問題。

這其中每一個都不是小問題,足以引發戰爭,想要米國輕易的退步非常難。

戰敗後,米國之所以承認各州獨立,是因為那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事實,在麵臨國破家亡的殘酷現實麵前,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

但應該看到,米國畢竟不是腐朽落後的奧匈帝國和大清,在涉及領土主權和戰略利益的重大問題上,不會輕易讓步。

上述問題每一個都不同,要有針對性的一個一個去解決。

在巴拿馬運河問題上

大洋帝國在軍事占領該地區之後,已經全麵接手美方運河公司權益,將通過贖買的方式完成所有權交接,這一工作已經在推進中。。

當初米國以4000萬美元的代價,從法國人手上拿到運河的全部所有權和運營權,如今帝國皇家基金將以4500萬美元的代價,從米國人手上拿下巴拿馬運河, 並且完成後續的繼續開掘工作。

為何以私人公司的名義取得巴拿馬運河所有權和運營權?

其實在當今世界上已經有先例,法國人當初就是以法國運河公司的名義, 拿到了巴拿馬運河的權益, 而這家公司就是私人股份公司, 自負盈虧,獨立運營。

這樣的好處是減少運河問題的國際敏感度, 公開且平等的對待世界各國船舶,隻要正常繳納費用就可以通過,不存在刻意刁難之說。

當然了, 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戰爭演變到如今的地步,米國人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南美洲的重大影響力,失去了對中美洲的掌控力,雖然心中不情不願,但依然得拱手交出巴拿馬運河的權益。

但並不代表, 米國在其他問題上的讓步。

比如在古巴問題上米國人就堅決不肯放手, 通過國際斡旋, 近期形成了新的方案;

那就是以英國和大洋帝國為首牽頭, 有米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共同參與的各國共治方案, 扶持一個能代表各方利益的當地政府, 古巴問題實行國際共管。

也就是說大家都可以插一手,發展貿易和滲透影響力,但是要遵守遊戲規則,不能幹預當地政府自主決策的能力,不能推行排他性的歧視政策等等。

而在波多黎各問題上,大洋帝國和英國選擇了退讓, 默認米國在該地區的特殊利益, 承認其屬於米國的勢力範圍。

而在美屬太平洋島嶼問題上,大洋帝國準備拿出一筆錢,不超過2000萬美元,將這些島嶼全都購買下來,這其中就包括中途島,薩摩亞群島等等。

這屬於勝利者的權益之一,米國在強壓之下也不得不同意。

如今的阿拉斯加屬於國際托管,暫時還沒有談到最後的地位歸屬,目前也不是解決阿拉斯加問題的好時機,需要等一等再說。

比如說;

日美兩國因為新墨西哥地區爆發戰爭,米國迫切需要大洋帝國束手旁觀, 那麼就要在其他一些重要問題上作出大的讓步, 以換取大洋帝國的默契配合。

這就是世界列強的權益,什麼都不做就可以把大筆好處收入囊中。

新墨西哥地區畢竟是北美本土,在米國人的心目中可比阿拉斯加重要多了,到了必須壯士斷腕的時候,相信會做出取舍。

在李福壽的戰略規劃中,今後數十年戰略競爭重點目標都是對準米國,不斷的削弱其地區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爭奪世界市場,限製其政治和軍事能力,掠奪其氣運,是大洋帝國重要的戰略目標。

北美之戰開了個好頭,今後要再接再厲。

截止1908年

米國在經濟領域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其經濟騰飛肇始於南北戰爭結束以後,又適逢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在1865--1908年的43年裏,米國工業產值增加了八倍之多。

到了1894年,也是甲午戰爭的這一年,米國的製造業產值已經是英國的兩倍,等於歐洲各國總和的一半。

此後,米國工業繼續闊步發展,到了1908年戰爭前夕,米國的工業總產量已經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相當於英、德、法、洋四國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