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化工產業群已形成規模,能夠生產數以百計的石油化工產品,來自底特律的數家大型化工廠設備落戶三馬林達,不但填補了化工領域門類的空白,而且使其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更上一個台階,達到世界級水平。
這座城市的特產從傳統的香料,蔗糖,可可轉變為化工產業,新增加了石油化工設備生產能力,為這座化工城帶來了新的活力。
大洋帝國第七大城市是莫桑比克的首爾,1900年人口75萬,至1910年人口達到103.4萬,是帝國第7座人口突破百萬級的大城市,這是一座以棉紡織業為核心產業的輕工業城市,該市數十家棉紡織廠擁有36萬紗錠,生產的莫桑比克棉布遠銷帝國本土,是首爾城的經濟支柱產業。
與帝國本土的毛紡織業不同,首爾城的棉紡織業依托莫桑比克中部高原的棉花生產優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鏈,為替代進口英國棉布做出了卓越貢獻。
南部非洲發生的第2次英布戰爭,是首爾城發展中的一次重大機遇,羊毛戰爭的勝利則是首爾城發展的第2次重大機遇,將莫桑比克棉布的銷售市場拓展到南北美地區,擺脫了英國人桎梏,迎來一次發展的黃金機遇。
在莫桑比克的大大小小棉花種植園裏,全都在大力增加棉花種植麵積,紡織廠增加紗綻,招收工人,呈現出欣欣向榮發展的勢頭。
10年隻不過是曆史的一瞬間,大洋帝國從1900年的紅河穀和布裏斯班兩座百萬級城市,發展到如今的7座百萬級城市,城市規模迅速擴展,工業化進程日益加深,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帝國發展的曆程,一步一個腳印走得非常踏實。
排行第八的是南方大都市墨爾本,這座原本澳洲第一大城市1900年居民人口69.15萬人,到了1910年增長到94.46萬人,這座南方大都市重新恢複了昔日光彩,並且尤甚往日。
維多利亞州憑借著豐富的金礦資源,數千家大大小小的牧場,近年來發展的羊毛紡織業,輕鬆超越新南威爾士州經濟總量,在澳洲本土僅次於昆士蘭州,排行第二。
該州向來以富裕而聞名,如今風采不減當年。
墨爾本及其周邊地區拓殖曆史已超過百年,城堡莊園林立,發展基礎好,基礎設施條件完善,風景秀麗迷人,是貴族領地集中區域。
維多利亞州的經濟支柱是采礦業和毛紡織業,港口貿易發展迅速,墨爾本毫無疑問的分享了最大的蛋糕,因而經濟發展十分穩健。
排行第九的是天樞市,城市人口從65.2萬人發展到87.7萬,這座東香州的最大城市是清水河流域經濟發展排頭兵,沿清水河一字排開的七座城市和數十座城鎮,是帝國重要的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產區,以天樞市為龍頭,工業經濟成分主要是糧食深加工及煙草業,內河船舶製造業,著名的皇家行政大學就坐落於此。
建立在本地資源優勢基礎上的糖廠,卷煙廠,麵粉廠,食品廠,造船廠,農機廠等等,受地區需求局限性較大,除了卷煙廠之外附加值低,發展前景有限。
因此城市發展進入緩慢增長階段,穩健確實穩健了,但可惜爆發力不足。
下一步,深入工業化並找準方向才是天樞市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國內排行第十的是七曲市,城市人口從1900年64.8萬人發展到如今的88.8萬人,隻能說進步穩健,,但是在兄弟城市的映襯下並不耀眼。
作為莫桑比克地區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七曲市擁有豐富的鐵礦、鋁礦、煤礦、錫礦資源,在非洲大總管吳墨舟伯爵時期,就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門類。
莫桑比克各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七曲市的鋼鐵生產能力達到150萬噸,隨著帝國推行基建大開發政策,該市將迎來新的重大發展契機。
莫桑比克也是基建大開發的重點區域,對鋼筋水泥及各項工業產品的需求旺盛,而這一切隻能依靠以七曲市為核心的周邊工業城市提供,巨大的內需將推動工業大發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七曲市的大發展在第2次英布戰爭時期抓住了機遇,實現了第1次騰飛,帝國推行的基建大開發政策,是七曲市第2次騰飛的契機。
但是要看到受限於非洲落後而窄小的市場,七曲市工業規模的前景有限,潛力也有限,由於地理位置限製,尚不具備大規模向外輸出工業產品的能力,這是七曲市發展的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