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澹台素雪家遭橫禍,方老夫子急施援手(2 / 3)

在大周,當過稷下學宮的老師,又有夫子身份,這樣的人可謂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到哪兒都是香餑餑。既然方邑來了臨海成,澹台月明又怎會錯失良機,何況兩人本就是至交好友。

京水,北起魏國雪原,南入宋國十萬大山,繞了一圈後橫穿周國,最後在臨海城傾瀉入東海。而書院就坐落在京水入海口的一座山崖上,故而起名京海書院,取京水浩蕩入海,書院源遠流長的意思。又因書院坐落在山崖之上,大家都喜歡稱之為山崖書院。

起初,山崖書院因為不分貴賤,有教無類,加之院長又是稷下學宮的大儒,一時間書院風頭極盛,很是紅火了幾年。在這期間,澹台月明有了自己的女兒——澹台素雪。其中素雪這個名字還是澹台月明請方邑給他女兒起的。當時天降大雪,天地之間一片潔白。方邑說:“素雪,世間潔白者,極矣,無出其右。”希望澹台月明的女兒能如素雪一般品行高潔如一,不染紅塵汙穢。於是乎,澹台月明女兒的名字便定了下來——澹台素雪。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何況山崖書院的宗旨和稷下學宮本就不同,又沒有稷下學宮官方的認可,自然算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小書院,算不得正統。由於山崖書院有澹台月明出資,窮人家的孩子實在是出不起學費,是可以免費入學的,這直接吸引力大量學子過來,加之院長方邑的名氣,一部分貴族子弟也慕名而來。開始幾年確實是算得上大學院。可是後來很是莫名其妙,學院受到了許多貴族士人的抵製,甚至有些平民也由於種種原因開始抵製書院。說書院教授的都是邪門歪道,都是旁門左術,都是害人的東西。

隻要是山崖書院的學子就會遭到了眾人的鄙夷,甚至毆打,視他們為洪水猛獸。起先是貴族學子陸陸續續的退學了,後來平民學子也開始退學了,最後紅紅火火的書院變得門可羅雀,隻剩下寥寥幾人還在書院讀書。又過了些時日,這寥寥數人也不見了影蹤。

那一日,方邑在學院等了整整一天,也未見一個學子來學院。詛喪的方邑來到京水邊,正巧遇見澹台月明,兩人站在山崖書院旁,望著奔湧入海的京水,任由海風吹動衣衫,久久無語。兩人寂寥的身影也被明月拉成長長的線,一直延伸到東海深處。那裏海浪四起,雷聲轟鳴。

澹台月明看著滔滔江水歎了口氣道:“方兄,大勢如此,你我也隻是徒做無用功罷了。猶如螳臂,怎可阻擋車輪碾壓!”

海風驟起,吹亂了方邑束起的頭發,方邑抬手理了理頭發道:“都是娘胎裏生的,誰又比誰高貴呢?這聖賢書難道隻配給那些貴族老爺們讀麼?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我一不為財,二不為權,隻是講了些書上聖賢們的道理,又哪裏錯了?既然此地容不下我,我就去別的地方,我方邑還就不信了,這天下,就沒有我教書的地方了!”

澹台月明並未言語,隻是歎氣不已。作為臨海望族家主的他,很多事情也是後知後覺罷了。你方邑身為稷下學宮老師,又有夫子身份,過江蛟龍般的存在,來到臨海這種小地方,呆上時日也就罷了,那是我們臨海的榮耀。事實是你來了,又辦起了書院,還有教無類不收費,這讓那些私塾先生們,官辦學館怎麼活?何況你講的那些聖賢道理著實是有些駭人聽聞,自從你來了臨海城後,臨海城就沒有一天安穩日子。這又讓那些官員們如何不恨你,不惱你。若不是你有夫子身份,恐怕早就被人拿棒子攆出臨海成了!

這事情也怪自己,沒有事先想明白,覺得老友曾任稷下學宮老師,又有夫子身份,這肥水哪能流到外人田裏。再者說,在臨海辦學院,於臨海城也是一件好事情。隻是最後,好心辦事,還是辦砸了。

隻不過這些話,澹台月明無法對老友說出口,何況,以方邑的見識,又怎麼會看不出個中緣由。妥協是不可能的,若是能妥協,他方邑又怎麼會離開稷下學宮。

後來方邑終究是離開了臨海城,山崖書院也就此荒廢。

一晃好幾年過去了,兜兜轉轉,方邑倒是在寒風城開了個小學館。這裏地處極北,山高皇帝遠,本就沒有什麼先生願意來此地受苦,加之本地居民民風剽悍,對於那些所謂的規矩,大都嗤之以鼻。就這樣一個類似化外異民的地方,反倒是沒有怎麼為難方老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