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還有事務,不敢久留,既然夏大人來了,我也能安心回去了。”說著,他主動帶夏守知去了官衙庫房,指著邊上一間小屋子:“這裏放著郡王的東西,還請夏大人記得轉交。”
“是,我離京時陛下也曾提及此事,不過有張大人看著,想來裏麵的東西總不會少的。”
“自然,自然。”張縣令連聲應道,背上微微發寒。
他不是沒想過把東西還回去,但是許多東西都被用了,他就是想還也沒法還。郡王去年病重,他以為此事能就此了結,想不到郡王病一有起色,陛下就提了調職的事,郡王府的楊管家也來討要東西。就這點子東西,郡王怎地老是記著,大家也算一場親戚,就不能當是年禮贈予他家了嗎?再說,因為張氏女當了太子妃,張氏一族好處沒撈著還受諸多牽連,他要點賠償也很合理呀。
夏守知看了一眼庫房,也沒有進去查看的意思,在他離京前,齊暄帝說過他隻要把東西交接了就好,其餘的事郡王府自有人會去辦,他還挺想知道郡王府會怎麼辦的。
因為張縣令急著要回去,夏守知跟他快速辦好交接,中間他也請人去找郡王府的楊管家來合一合庫房物品的數目,卻被推說府中有事要過幾天再來。張縣令為此鬆了一口氣,夏守知卻暗暗同情了張縣令一把。照他推測,屬於郡王府的這些東西怕是被張縣令挪走許多,不然齊暄帝也不會忽然將他派來錢塘。郡王府的人也知道此事,並且有了相應的打算。
等張縣令一走,夏守知打開了存放郡王府物品的庫房,本想要對上一對,但看到許多箱子上都貼著封條,像是不想讓要查驗一般,他也就作罷。當即,他就召來差役,把東西原封不動地裝車送到了郡王府,也讓隨他一塊兒來的書吏將朝廷拔下來的各種款項結餘部分跟郡王府交接清楚。
楊管家跟夏守知派來的書吏對了對賬目,確認無誤後便收到了結餘的款項,至於郡王的東西,他並沒有查驗就讓人直接搬入了他的院中。徐喻明先前住的屋子正好空著,楊管家就讓人把東西放在了那兒,然後拿著冊子慢慢對。
不得不說,張縣令為了應付查驗,還是下了功夫的。比如冊子上記著玉如意一對,楊管家也的確找到了一對玉如意,就是成色不佳,其他東西也是如此,楊管家不懂行,就召了府裏懂行的人來點驗,等整理成冊再報給了吳莎。
“約七成的東西被換過了,其餘的不知原物如何,無從判定。”
“估價多少?”
“至少相差七百萬錢。”
也就是約七千兩了,吳莎心下說,把冊子放到一邊,起身開始活動手腳。
楊管家知道她這是打算去追討東西了,倒也心癢想跟著去,可惜的是他受過傷怕是去了要拖她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