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三臨危受命1(1 / 2)

“難到局勢真的到了如此危機的地步了嗎?” 趙構也有些茫然的問道。

趙眘道:“都是兒臣無能,才累及大宋遭至大劫。驚動了太上,實在是兒臣之罪也。兒臣縱然萬死也難以……”

趙構揮了揮手,道:“現在說這些都沒有用了,你說,下一步打算怎麼辦吧?”

趙眘道:“如今金兵大軍己兵臨城下,而臨安守備空虛,兒臣想請太上暫時幸駕潭州,暫避一時,待他日擊敗金人之後,再返回臨安。”

從虞允文府回宮之後,秋雨還是下個不停,但連綿的秋雨並不能阻擋前方的消息傳到臨安,趙眘馬上又收到兩條消息,一是魏勝的援軍己經趕到,正駐紮在臨安府西北武康縣附近。李寶的船隊也暫時停泊在金山待命。而另一條則是金軍的船隊以經在嘉興府的長江入海口靠岸,金軍上岸之後,當天就攻占了江彎縣,現在分兵兩路,一路取平江府、一路取嘉興府。同時劉寶也接到了調令,開始準備回撤了.

趙眘立刻招集陳俊卿、韓彥直,楊沂中、李道等人,先向他們說明了虞允文的抗金策略。陳俊卿、韓彥直等人聽了之後也都覺得虞允文的這個策略十分可行,為了阻擋金軍,同時也為從臨安撤退爭取時間,陳俊卿、韓彥直,楊沂中、李道等人也製定出一個以太湖為界,分南北兩路防禦金軍的防禦計劃。南路以崇德為核心,在石門、皂林、長安鎮、烏墩鎮等地布防,北路以湖州為核心,在烏程、歸安、卞山、長興等地布防。

趙眘看他們製定的防禦計劃之後,也立刻批準,當即傳令,命魏勝率本部人軍暫時駐守湖州,等劉寶的人馬撤回之後,便將指揮權移交給由劉寶付責,付責北路的防守,而另由趙月如領選鋒軍、策選鋒軍,遊奕軍、神勇軍四軍,共計兩萬六千多人。駐守崇德。同時又命李寶率船隊南下,與廣南的水軍彙合。

布置好了防禦之後,趙眘親自到德壽宮,參見太上皇趙構,請趙構盡快離開臨安。

趙構聽完之吞,沉默了一會兒,才道:“難到不能重新在與金人議和嗎?”

趙眘搖了搖頭,道:“事以至此,太上以為金人還會與我大宋重開議和之路嗎?”

趙構輕輕歎了一口氣,他自然也知道,即使是議和,也必須是有實力做為資本的。當年紹興議和能夠成功,全賴於在紹興十年、十一年大宋連續兩年挫敗金人的南侵,使金國覺得無力消滅南宋,才決議與宋議和的.而現在的局麵,很明顯金國是想一舉滅掉大宋,現在以經兵臨城下,在這個情況下去與金國談議和,隻會落得靖康年間,二帝被虜,國破家亡的下場。

因此趙構點點頭,道:“你打算什麼時候離開臨安?”

趙眘道:“兒臣雖然無能,卻也知道‘天子死社稷’即為大宋之君,當死守臨安,決不退後一步。若是僥幸守住臨安,則是大宋氣數未盡,太祖太宗皇帝庇護。趟若守不住臨安,城破之時,兒臣便以死殉國, 以告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

趙構一怔,道:“什麼?”

趙眘接著道:“隻是兒臣死不足惜,但為了延續大宋皇脈,請太上與太子盡快離開臨安,幸駕潭州,暫避一時。若時兒臣以身殉國, 則請太上下旨, 立太子為君, 我大宋二百餘年, 一向以仁治天下, 必當天佑大宋,命不當絕, 必然還有返回臨安的時候。”

趙構一時之間也無言以對。趙眘起身給趙構跪下,道:“兒臣感念太上厚愛,恐怕今生將無以為報,隻求來生報達,隻請太上早作準備,離開臨安。” 說著對趙構連拜四拜,然後起身離開了德壽宮。

從德壽宮出來,趙昚發現,一連下了好幾天的秋雨不知什麼時候以經停了,久違的陽光也從烏雲背後露出頭來。當回到自已的宮中,韓彥直以經趕來,向趙昚報告,楊炎以經趕回臨安了。趙昚一聽,心中大喜,急忙下旨,轉召楊炎入對。

原來接到臨安的調令之後,楊炎把大軍留在廣南,慢慢準備,自巳帶著劉複武和馬軍司選鋒軍先行趕回臨安,在半路上接到了催他速回的使者,這才知道金軍己經從海上突襲,李寶兵敗的消息,因此楊炎立刻下令急行,一天一夜,趕路三百五十多裏,累死戰馬二十多匹,終於趕回到臨安,但全軍早己累得人困馬乏,疲憊不堪。楊炎剛到臨安,剛安頓好人馬,連府都沒回,就徑直被人帶到宮中,風塵仆仆去麵見趙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