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霖道:“今年的秋稅剛剛收完,現在全部要集中在廣州,除去各地方自留的,共有糧食五十四萬五千石,錢一千三百五十三萬貫。”
楊炎略一思索,道:“錢到是不少,但糧食卻遠遠不夠,五十多萬石糧食,最多也隻夠隆興支持半年左右時間,還可以再多籌集一點嗎?廣西那也的情況怎麼樣?”
嶽霖有些為難,道:“糧食恐怕難以再籌集了,廣東本來就不是產糧區,以往還要靠廣西支應一部份,能夠準備五十多萬石糧食,以經很不容易了。如果將地方自留的糧食再抽調一部份,最多也隻能再籌集十萬石左右。而廣西雖然是產糧區,但剛剛平定下來,地方上百廢待興,恐怕還不如廣東。依下官看來,現在隻有四川才是產糧大區,而且未遭兵戈,應該多從四川征調糧食才對?”
楊炎點點頭,道:“我也知道四川是產糧之地,但僅靠四川一地恐怕也難以支應整個大宋的抗金需要,其他地方也需要一齊分擔一些才是。”
這時趙汝愚開口,道:“下官看來,那麼唯今之法,隻有到海外去購買糧食了。隻是這樣一來海路遙遠,恐怕耗支巨大。二來現在所有官船都以經編入了水軍,不日就要從海上進攻,能夠調出多少船來裝運糧食呢?”
楊炎也苦笑了一下,以前他隻管帶好兵、打好仗,撫平地方就可以了。錢糧這些事情從來都不用他來操心,隻有朝廷來調派,現在才知道籌集錢糧,保障貢應大軍的後勤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怪不得漢初時期,隻是半點戰功都沒有,隻是留守後方,保障貢應的蕭何可以與韓信、張良並立為“漢初三傑”,到也不是沒有道理。
趙汝愚道:“在下到是有一個辦法,是不是可以把到海外去購買糧食的事情,委托給商人去做,船隻到港之後,朝廷隻用向他們支付費用即可。”
楊炎眼睛一亮,道:“這到是個好辦法,可以施行。”
嶽霖卻道:“這法子雖好,隻是海外購糧,耗支巨大,而且無多少利益,商人們未必願意去做。”
趙汝愚想了一想,道:“我看可以這樣,隻要商人運用多少糧食,市泊司可以相應減免一定的關稅,這樣一來,有利可圖,商人們一定都會願意的。自從大人平定海盜之後,海路通暢,又不用向海盜進貢,來往商船更多,而且金人南侵以後,許多停泊臨安的商船也都轉停廣州,市泊司的稅收較之往年,足足提高五六成,因此減免一部份關稅,並不會有大的影響。隻是減免關稅必須由朝廷決定,地方上不能自已做主,還請大人回朝去斡旋一番。”
楊炎點點頭,道:“趙製置,你替我先寫一份拆子,由我蓋上大印轉交給朝廷,我想朝廷應該會同意的。”
趙汝愚也點點頭,他當然知道楊炎和皇上的關係,由楊炎出麵來申報朝廷,相信不會有什麼問題。畢竟這也是為了抗金大計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