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箭。”
隨著這一聲令下,數千支箭矢如同密集的雨點一樣,向不住迫近的金軍飛射而去。
這一次進攻的金軍還是步兵,他們對宋軍的戰術也早有準備,一進入到弓箭的射程之內,立刻舉起盾牌,組成一麵盾牆,抵擋宋軍的弓弩。同時隊伍中夾雜的弓箭手也向宋軍的陣列射箭。而這時畢再遇以經退回到後陣中,第一排的士兵每人拿著一麵塔盾,豎成一麵盾牆,蔽擋金軍的弓箭。
不過宋軍在城牆上並不是隻有弓箭,還配備了二十四架投石機和五十架小型床弩。數十斤重的大石呼嘯著落下,如手臂般粗的弩箭淩厲的掠過,其中還夾雜著霹靂彈、猛油彈這樣的火器,任是什麼樣的盾牌也抵擋不住。金軍還沒有衝到宋軍的陣前,就以經付了近千人陣亡的代價。
但金軍的攻勢並沒有就此退縮,依然迅速向宋軍的陣列前進。
這時宋軍陣列前方的三千持麻紮刀的重甲士兵分為十列,每列三百人,相隔僅為一步,每列之間,間錯站立,組成一道橫寬達三百步距離的刀陣。這時最前排的士兵以經扔下塔盾,雙手握緊麻紮刀斜舉,遙指對方衝來的方向。
自從紹興十年(1140年)順昌,偃城兩戰之後,麻紮刀就一直成為宋朝步軍的必備武器,一柄麻紮刀全長近八尺,刀柄三尺四寸,刀鋒長度通常在五尺左右,而且是兩邊開刃,重量在二十斤左右。使用時士兵需雙手握刀柄,揮刀猛砍。在戰場上則列成密集陣形,一起砍殺敵軍,一起向前推進,無論是什麼樣的敵軍,都會被刀鋒所催,人馬皆碎。
因此麵對著宋軍密集的麻紮刀陣,金軍幾乎無計可施,使用單刀,明顯長度不夠,無法靠近宋兵。如果是長槍,又很難穿透宋兵的重甲。而且既使能夠衝破宋軍的第一排,但後麵第二排,第三排,依就有麻紮刀在等待著他們,結果衝向麻紮刀陣的金兵隻能成排的倒在宋兵的麻紮刀下。
盡管如此,金兵還是像不要命一樣,拚命的衝向麻紮刀陣,一方麵是因為孛撒治軍極嚴,如有違令,即當陣斬首,另一方麵是因為金軍後隊中設有拒馬,隻要金軍向前衝一步,後麵督陣的金兵會將拒馬向前推進一步,使金軍絕無後路可退,隻能向前拚命衝殺。
而宋軍陣中,既使在前排有人戰死,但後排立刻有宋軍補了上來,如果整排被打亂,就立刻從兩側退到後排,重新組成陣列。始終保持著整齊的隊列。並且緩緩向前推進,盡管推進的速度並不快,但金兵卻無法阻擋,隻能跟著一步一步後退。
不過麻紮刀陣的威刀雖強,但也不是沒有弱點,一是士兵身披重甲,負擔太重,體力消耗極大,二是麻紮刀陣的兩翼防守薄弱,一但被金軍從兩翼突擊,就會陣形大亂。對此畢再遇隻能通過不斷輪換來保持士兵的體力,同時也不敢讓麻紮刀陣衝得太靠前,脫離了兩翼的保護。因此在麻紮刀陣衝出去一段距離之後,宋軍後陣就立刻吹號,招喚他們撤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