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長之連續接到夾穀積臣的告急,心裏也是焦急萬分。但自己的十幾萬大軍,近在咫尺,偏偏被堵在溧水縣城前,離建康府不足百裏,但半步也前進不了。
雖然經溧水是從臨安通行建康府最近的一條路,但也不是隻有這一條路才能通過。隻是有楊炎的七萬大軍在溧水虎視眈眈,如果輕易繞道而行,側翼和背後將全部暴露在宋軍的兵鋒下,到時候不斷救援不了建康,連援軍也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正好讓宋軍上演一出圍城打援的好戲。
完顏長之精通兵法,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因此知道想要救援建康,必須先擊潰楊炎的阻擊人馬才行。但金軍的行動晚於宋軍,等完顏長之趕到溧水附近的時候,宋軍以經提前三天在這裏布下了防線。
宋軍的總兵力共有七萬五千多人,防線是以溧水縣東五裏的東廬山邊起,是一片懸崖峭壁,飛鳥難渡,向西南沿仲至石臼湖邊,以水為障,湖中有駐有一百二十條戰船,作為水麵支援。整個防線長約十六七裏地,地形基本都是以平坦的平原為主,也相隔著有幾個數丈高的小丘陵。
因為隻有三天的時間,宋軍不可能修築出多麼堅固的防禦工事來,因此楊炎隻能盡量借助樹林、山勢、亂石、丘鑿等種種天然條件,砍木立柵,掘土壘牆,挖溝為塹,來構築防線。並且利用丘陵,一共設立五個營寨,每個營寨之相隔最多不過三四裏,最少的還不足兩裏。並在每隔二裏以內的地方,建立一座通迅台,每台上有四名旗手,負責以旗語傳遞消息。
而且宋軍還在在每個營寨前又挖了兩條數裏長的壕坑,彼此相連,沿著壕坑邊上,堆起五尺多高的土堆,還放置了矩馬尖木,成為簡易的防守工事,做為在大寨以外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線。
在每個營寨中,都有一萬人馬駐守,五名守將由東北起,分別是趙草、齊大柱、淩翔、魏效、張師顏。剩餘的二萬五千人馬都作為機動兵力,由楊炎、趙月如、曹勳、劉複武四人指揮,就駐紮在大寨中,將根據戰場上的需要,隨時增援各個營寨。而在機動兵力中還有一萬騎兵和六百多頭戰象,可以做為局部反擊時使用。
連完顏長之看完宋軍的布置之後,也先發起了兩次試探性的進攻,但很快就被宋軍打退。也不僅感歎:這五個營寨互相呼應,兩頭又各有天然屏障,而且還有預備兵力支援,在防守上可以說是無懈可擊。在短短三天的時間裏,楊炎能夠布置出這樣一道防線,看來他不僅僅是善於施用奇謀,而且同樣具有很強的正麵指揮作戰能力。
而這時在金軍一方,這一次一共出動了十三萬人馬,而且全是精銳之卒。主將是完顏長之、副將是郭蝦蟆,從事張鵠,其他將領石抹燕山、蒲阿統、完顏匡、完顏霆、完顏充、合刺達等人都悉數參戰。現在臨安的金軍不足五,由紇石列誌寧和白彥敬兩人率領,保護皇帝完顏雍,準備從臨安撤離,先暫時撤到鎮江府, 伺機渡江。不過因為還有許多後續的安排,因此要等到十天以後, 才能開始撤離。
普風在二十多年以來,首次正式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他的出現,立刻使金軍全軍低迷的士氣重新振作了起來,而皇帝完顏雍以經決定率軍北還的消息公布之後,使士兵們覺得回家有望,軍心士氣頓時達到了攻占臨安之後的最高點。
現在每一個金軍士兵都盼著能夠盡快擊敗宋軍,到達建康,然後渡過長江,就可以回家去了。因此不斷有金兵金將向完顏長之請令,向宋軍展開進攻。
不過越是這樣,完顏長之越是不敢大意,現在可以說這是金軍最後的機會了,如果不能守住建康, 江南的二十萬金軍將會被活活困死在江南, 因此這一戰絕不容有失。
不過戰事發展到了這一步,也沒有什麼花招可以用了,雙方隻能硬碰硬的正麵對決,現在就看那一方的士兵更勇猛。因此稍作調整之後,完顏長之決定發動正式的進攻,而進攻的目標就是東北方的第二個寨子。這就是進攻方的優勢所在,可以任選一個地方來進攻,隻用突破一點,就可以擊潰宋軍的整個防線。
因為完顏長之也早就預料到宋軍必然會在半路阻擊, 將會遇到殘酷的攻堅戰要打,因此十三萬大軍中, 步軍占了九萬多人, 騎軍隻有近四萬, 其中有五千鐵浮圖、二千五百破矢軍。步軍占到七成多的比例,在以往的金軍中到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