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月下旬,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準備安排,辛棄疾、嶽霖、史彌遠等人都各自去地方上任,開始施行這五條新法。
盡管在朝堂上以經討論通過,但在新法頒布之後,依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也有許多中下層官員,甚地方官至是太學生,紛紛上言,要求朝廷停止施行新法。不過這些人的觀點幾乎都是什麼祖宗舊製,不可輕廢,或是聖人以仁治國,不能求利之類的空話,對朝廷富國強兵毫無實質性的意義。
當然在民間同樣也有不少人讚誠新法施行,一方麵是得益於陳亮、辛棄疾等人事先所做的力主變法的宣傳工作,由其是陳亮,年歲雖然不大,但以是天下知名的學者,力主王霸功利之說,在東南一邊,非常有影響力。加上他現在足皇帝的侍講兼製詔,名望以經與朱熹、呂祖謙、張栩、二陸等人並架齊驅。
現在幾乎每一天在建康府的大街小巷的酒樓茶館之中,都有人為新法的好壞爭論不休。到也不像熙寧年間,幾乎全國的輿論全是一邊倒的反對新法。但朝中的官員大多都是持觀望態度,顯然是看新法的實施情況,再作定論。
事實上早在施行新法之前,趙忱、楊炎等人早就預計到,可能會有相當大的反對聲音,目前能夠達到這樣的局麵,以經比他們預想的要好得許多了。隻要新法能夠實施順利,並且也大宋朝廷帶來可見的成效,那麼反對的聲音也就自然會越來越少了。因此現在要做得,就是加強監督新法的實施情況,及時的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絕不能讓新法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紕漏。
進入四月,一直在家中閑居半年之久的楊炎忽然上書朝廷,請求為嶽飛追贈王爵,因為中興諸將中,韓世忠、張俊、吳璘等人都以經受封王爵,而戰功最為顯著的嶽飛現在仍然隻是開國公爵,因此應該給嶽飛追加王爵。
而在臨安安居的太上皇趙構也正式下詔罪己,承認自己當初處死嶽飛是自己所犯的一個錯誤。盡管在此之前,孝宗以經為嶽飛昭雪,但在為上者諱的原則下,是不能指責趙構的過失。因此雖然恢複嶽飛的官職,肯定了嶽飛的功績,但對嶽飛的冤情卻隻能含糊其辭。雖然這次在詔書中,趙構說成自己是受了秦檜的瞞蔽,才做出錯誤的決定,但畢竟也是正試承認自己錯了。
趙忱見表之後,立刻詔準,當即追任嶽飛為鄂王,加封嶽飛的夫人,李氏為鄂國夫人,母親姚氏為鄂國太夫人。並且尋奪秦檜官爵追贈,改諡為繆醜,並剝奪了秦檜之子秦熹的官爵,降為平民。
追贈嶽飛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而且還是十分應該,也是大快人心的舉動,反正嶽飛也死了幾十年,不會對現在的任何人造成什麼大的影響。而且趙忱繼位以來,一開始就定下了收複失地,報仇雪恥的調子,這也迎合了相當多的人好評,因此嘉獎昔日在抗金中立下大功的功臣,也是主力決心的表示姿態。
但是由楊炎提出來,則就大不相同了。大宋複國之後,楊炎雖然轉了一鎮節度使,而且得到了一個檢由少保的虛銜和武昌縣開國公的爵位,但是一直在建康府中閑居。甚至有不少人都認為,皇帝這是在有意疏遠楊炎。
隻是一些久經官場的大臣可就不這麼看了。雖然楊炎被暫時閑置,但在朝中正受皇帝器重的趙汝愚、辛棄疾、陳亮等人要麼與楊炎關係密切,要麼本來就是楊炎的下屬。而出征大理的畢再遇、曹勳,守衛邊境的高震、張師顏、劉複武等人也都曾是楊炎的部將,更何況楊沂中還穩坐在殿前司都指揮使的位置上。這一切都說明,楊炎的閑置其實是一個暫時的現像。
不僅如此,而且幾乎每天皇帝都會召楊炎進宮去談論,雖然眾臣不知道談論的內容,但可以猜到,楊炎對於皇帝還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這次皇帝堅決變法的背後,一定也有楊炎在支持。有幾個大臣甚至在猜測,皇帝會不會施行特例,任命楊炎為樞密使呢?
現在,楊炎上表請求追封嶽飛王爵,皇帝也立刻詔準。政治觸覺靈敏的大臣立刻就意識到這將是楊炎被重新起複的一個信號。
果然,五天以後,趙忱宣布任命楊炎為兵部職方司主事,主管刺探金國、西夏、等諸國內部軍政事宜,並且遇事可以直接向皇帝麵呈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