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朕太堪了,簡直就是欺朕太堪了。” 趙忱一麵怒氣衝衝的大聲道,一麵在屋子裏來回走來走去。周太後坐在正座,沉著一張臉,看起來也是老大不高興的樣子。
楊炎和趙倩如也覺得有些莫明其妙,這幾天以來,朝中關於新法的爭吵以經平息了許多,而楊炎的職方司的組建工作,也以經初步走上了軌道,正準備一步一步的設想進行。那知今晚曹安來到楊炎的駙馬府上,說皇帝有急事,要緊急詔駙馬和公主進宮麵議。
兩人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也不敢怠慢,趕忙就跟著曹安進宮了。一到趙忱的寢宮,沒想到見到趙忱這個樣子,看來是受了不小的氣了。
趙倩如忍不住問道:“小忱,你這是怎麼了?是誰惹你發這麼大的氣呢?”
趙忱停下了腳步,隨手從書案上抽出一份拆子,摔到桌子上,道:“姐姐,姐夫,你們自己看吧!” 然後又在屋子裏踱來踱去。
趙倩如看了趙忱一眼,從桌子上拿起拆本,打開一看,也不由臉色大變,“啪”的一聲,合上拆本,抬起頭來,忿忿道:“這簡直是太過份了。”
趙忱停下了腳步,回過頭來,恨恨道:“這些人太可恨了,這一次我要將他們全部都流放到海南去,讓他們知道我的曆害,看他們以後還敢不敢小看朕。”
楊炎更覺得莫名其妙,從趙倩如手裏接過拆本一看,原來是禮部侍郎文煥所寫,大意是趙忱是由太上皇下詔,繼承皇位。因此應該尊孝宗為皇考,而尊生父趙覺為皇叔等等。
原來這幾天新法的事情也再順利進行,楊炎也上任開始了工作,也沒有那麼多的爭執,趙忱心裏也舒暢了不少。而朝中的大事也不僅僅隻是變法的工作,這時孝宗和光宗兩位前任皇帝的葬禮以經全部結束,皇陵建築也大體完工,隻剩一些收尾的工程。因此趙忱在金殿上下旨,尊自己的生父趙覺為皇考,並責令禮部議論追贈生父的諡號。
“皇考”是對皇帝父親死後的尊稱。雖然趙忱自幼就喪父,但畢竟是父子血脈,自己當上皇帝之後,追贈生父的名份和諡號,也是盡人子之孝道,這到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令趙忱沒有想到的是,三天之後,禮部不僅沒有商議出趙覺的諡號,反而是禮部侍郎文煥,侍禦使章得臣、劉洽,太常寺奉禮郎李浩,樞密院編修官高見翔等五人聯名上書,稱:為人後者為之子,不得顧私親,應準先朝封贈期親屬故例,垂為常典。孝宗皇帝繼位,即尊秀王為皇伯,陛下甴小宗繼入大宗,應以尊考宗為皇考,淮安昭王雖為陛下生父,然為孝宗之弟,應尊為皇叔等等。也就是說,要讓趙忱認孝宗為父,隻能把生父趙覺當成叔父。
想不到給先父確定諡號不成,反而要把親生父親稱為叔叔,這樣的結果自然令趙忱大發雷霆,連周太後知道以後,也十分生氣。於是連夜朝楊炎和趙倩如進宮,商議對策。連性子一向溫和的趙倩如見了這份拆子也不禁心裏有氣,這不是讓趙忱不認生父嗎?簡直太沒道理了。
大宋開國至今,算上趙忱,以經是第十三位皇帝,但連上趙忱在內,加上太宗、英宗、徽宗、太上皇趙構、孝宗一共有六位皇帝,並非是前任皇帝的親子繼位,幾乎占了所有皇帝的一半。這在曆朝之中,都是十分罕見的事情。而在這六位非前任皇帝的親子繼位時,雖然也有過一些波拆,但總體還算順利,並沒有發生過大的事故,並無宗室之爭,這一點到也頗令大宋曆代值得驕傲。
而在非六位前任皇帝的親子繼位皇帝中,太宗、徽宗、太上皇趙構三位都是以弟繼兄位,因此追贈生父,並沒什麼遇到太大的麻煩。隻有英宗和孝宗是由小宗繼入大宗,繼承皇位。經曆與趙忱到有些類似。
不過孝宗皇帝年幼時就以被太上皇趙構收養,做為繼子,以經認趙構為父,因此尊生父秀王趙子偁為皇伯,到也無可厚非。
而在當年英宗繼位之後,也曾為追贈英宗的生父濮王趙允讓是“皇考”還是“皇伯”的問題,引發了長達三年之久的爭論,當時的名臣韓琦、歐陽修,富弼等人堅持應稱為“皇考”,而以司馬光為守的台諫大臣則堅決主張稱為“皇伯”,最後還是曹太後下手敕,認為可以稱濮王為“皇考”,才做為罷論。而這場事件也就被稱為“濮議之爭”。
不過曹太後是先帝仁宗的遺孀,從一開始就是因為她的堅持認為,英宗不禮當稱濮王為“皇考”才引發了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因此對於她突然改變決定,也引發了人們不少猜測,一說手敕為曹太後酒後誤簽,另一說是大臣韓琦、歐陽修等人交結太後身邊的宦官,最終說服了太後。但無論如何,最終的手敕以發,也就無容再更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