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州,上午辰時。
大宋樞密副使, 欽差大臣劉珙的臨時行衙門門前, 這時正著一隊西夏裝束的人員, 站在寒風中等待。
這時隻見有一個差役從衙門裏麵慢慢走出來,對守候在門囗的浪訛進忠施了一禮,道:“奉樞密大人勻旨,有請西夏使臣入見。”
浪訛進忠其實今天一大早就來了,但守門的差役卻說樞密大人正有公事要辦,請他暫等一會兒,而且也不把他讓進門房裏去休息,就把浪訛進忠撂在衙門門口,自己跑了。浪訛進忠無奈,隻好站在衙門的門囗等著,這時已是十月底的時候,以經進入了初冬,冷風吹在身上,以經有了刺骨的寒意。
浪訛進忠手底下的從人們口裏早就不幹不淨的小聲罵了起來,而浪訛進忠心裏也知道宋朝是有意慢怠自己,但現在是西夏向南宋求和,也隻能忍辱負重,同時也勸從人們稍安匆躁。不過他雖然在約束從人,但心裏也憋了一肚子火。
那知吹了大半個時辰的冷風之後,結果等來的卻是這樣一句話。這話裏雖然帶了一個“請”字,但傳話的卻隻是一個從人。浪訛進忠好歹也是西夏的左樞密使,雖然西夏國小,但身份也不比劉珙差著多少,就算劉珙不親自迎接出來,也該派一個有身份的下屬官員來代為迎接,不該隻叫一個從人來,這明擺著就是瞧不起人。
而且這還罷了,但“西夏”這斤稱呼隻是宋金兩國在私下裏的叫的,在現式場合或者是國書公文中,無論是金還是宋,都應該稱其為“大白高國”,現在大宋當看浪訛進忠的麵,居然就直呼“西夏”,浪訛進忠聽了,隻氣得全身發抖,恨不能一甩袖子,馬上就轉身離開。無奈現在是形式比人強,西夏要向大宋求和,因此也隻能忍氣吞聲,跟著傳話的差人進去。
自從蘭州一戰之後,宋軍連戰連勝,捷報也頻頻傳到了建康,朝廷上下自然都是一片喜悅之情。趙忱在興奮之佘,不覺也生出了要一舉吞滅西夏的想法。好在陳俊卿、韓彥直、劉珙、楊沂中、李顯忠等大臣們還保持著清醒後頭腦,力勸皇帝,以目前大宋的力量,還不足以滅掉西夏,因此不可盲目樂觀。但趙忱卻還有些不甘心。
而這時金國使者白彥敬也請見趙忱,遞交了金國的國書,言詞說得雖然委婉,但也明確表示了金國的態度,如果大宋有意滅掉西夏,那麼大金是絕不會對西夏坐視不管,宋金兩國將再度刀兵相見,因此希望大宋能夠答應與西夏議和,兩國從此罷兵為好。
接到了金國的國書之後,趙忱有些發熱的頭腦才清醒了不少,這時楊炎也從蘭州發回公文,詳細說明了目前西夏的局麵。而且西夏也向大宋派出了求和的使者,與楊炎的公文一起到達建康。
這一次大宋出兵,動出的人馬以經超過了十萬,但真正有戰鬥力的,隻有從建康調去的禁軍和當地的一部份禦前駐軍,總計不足七萬,其他人馬都是四川當地的廂軍、鄉軍,隻能應數而己,不堪大用。而且現在所占的地方都要分兵駐守,因此雖然此前宋軍大敗了西夏軍,占地千餘裏,但目前軍事擴張確實以經到了極限。因此宋軍以經停止了進攻,轉為就地防守,並且在皋蘭和永登修建城池,做為長期固守之用。
不過最初出兵重創西夏的目地也以經達到,如果再打下去,一方麵宋軍戰線拉得太長,兵力不足,而且金囯也會出兵幹涉,因此楊炎建議朝廷,不如趁著現在宋軍占優的機會,與西夏議和,並且在議和條件上多占一些好處,才是上策。
看了楊炎的信之後,趙忱這才冷靜下來,與群臣商議之後,也都認為還是見好就收,與西夏講和,當然講和不會是無條件的,西夏必須要割讓出一些土地,並且倍償大宋的損失等等。
當然這些條件都要慢慢詳談,雙方討價還價還會有一個過程,而且西夏的使臣顯然也沒有拍板定案的權力,許多事情還需要請示國內。而建康離西夏太遠,往返來回太費時日,因此大宋朝廷決定,派出樞密副使劉珙為欽差大臣到興州,全權負責與西夏和談的事宜,並命四川宣撫使王炎協從。於是趙忱立刻招見西夏的使臣,表達了大宋的意思,然後讓他立刻轉回西夏,讓西夏朝廷派人到興州來談判議和。
西夏國中接到了大宋答應和談的回複之後,朝野上下也都鬆了一口氣,趕忙派出左樞密使浪訛進忠為和談使臣,去興州與大宋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