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七十四勝利之後的建康(二)(1 / 2)

趙忱隻當她是恪守大宋武將不能出任執政大臣的舊製,於是將自已打算改革官製、調整官員一五一十,全都說了一遍。

周太後聽完之後,道:“官家,你所想得非常有道理,而且也非常有必要,隻是對你姐夫的任命,還需要再仔細斟酌一下。”

趙倩如在一邊也微微點頭,表示讚同。

趙忱一怔,道:“為什麼?以姐夫的功勞和能力,做個樞密使是完全能夠勝任的,武將不能出任執政大臣,雖然是大宋祖製,但也是可以改變的。難道……”他頓了一頓,忽然有些明白,道:“難到母親、姐姐以為,我會對姐夫生出猜忌之心嗎?”

周太後搖搖頭,和道:“官家,我相信你絕對沒有這個心思, 但你如果一定要任命子昊為樞密使, 隻會讓他為難, 難到你不記得當年狄襄武公的教訓了嗎?”

趙忱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姐夫的功績,遠勝過狄襄武公,出任樞密使也是理所當然,而且請母親和姐姐放心,我決不會像仁宗皇帝那樣,隻為一些無端的流言,就猜忌姐夫。”

趙倩如輕輕歎了一囗氣,她當然相信趙忱現在是說的真心話,不過她也清楚,現在趙忱和楊炎的關係確實沒有出現一點猜忌的跡像,但這一方麵是因為趙忱對楊炎硧實是全心信任,而另一方麵也和楊炎一直保持著低調行事密不可分。因此楊炎現在雖然並沒有擔任什麼要職,但誰都知道,他能得到皇帝的絕對信任,而且對皇帝也有著不可底估的影響力。這其中大部份因素正是,楊炎的這種超然於朝廷之外的旁觀者身份,可進可退。

對趙倩如來說,一個是丈夫,一個是弟弟,這兩人都是自已心中重要的人,自然也希望兩個人的關係能夠這樣永遠保持下去,而且楊炎的性格並不張揚,本身也並沒有太多的權力欲望,因此也正好可以做到這樣並不擔任要職,但以傍觀者的身份,在趙忱身邊出謀劃策,也不用卷入朝廷的各種事非之中,同時有需要的時候,還可以挺身而出,擔當大任。

當建康府裏突然傳出一股要求皇帝重獎楊炎的風潮,趙倩如立刻敏銳的認為,在這股風潮的背後,一定有人指使,自然是有目地的針對楊炎。

因為一但楊炎出任樞密使,那麼這種超然於朝廷之外的身份便再也沒有,必然會卷入到朝廷的種種事非之中,再想和趙忱保持這樣親密無間的關係,就不可能了。而且趙忱很有可能順水推舟,任命楊炎為樞密使了。因此趙倩如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去馬上查實誰在製造這股風潮,而是立刻進宮來見周太後,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楊炎出任樞密使。

周太後也隻極有政治頭腦的人,一聽之後,馬上就明白趙倩如的心意,她也讚同趙倩如的意見,正好這時趙忱來給周太後請安,自然也就談到這件事情上來。

趙倩如道:“官家,你的心意我們都明白,但子昊終究是駙馬的身份,確實不適合做執政大臣。其實就像目前這樣也很好,你有什麼難解的事情,盡可以招他進宮商議,朝廷要對外用兵,也可以授予他兵權,領軍出征,為什麼非要讓他出任樞密使呢?現在大宋好不容易國泰民安,又何必為了一個虛名,弄得整個朝廷都不得安寧呢?”

趙忱呆了一呆,也承認趙倩如說的有道理,道:“隻是這樣是不是太委屈了姐夫,他為大宋立下了這麼大的戰功,卻得不到應該的封賞,而且姐夫心裏,會不會也認為朕對他有所虧待呢?”

周太後笑道:“這個你就不用但心了,我看子昊並不是計較官位高低的人,何況他是你姐夫,這是任何官位都比不了的,隻要你們之間永遠這樣君臣齊心,不生嫌疑,那就比什麼都好,也是大宋之幸。”

趙忱又沉默了一會,道:“好吧,那就先這麼辦吧。不過陳相公要致仕,又該怎麼挽留他呢?”

趙倩如見終於說動了趙忱,心裏也輕鬆下來,聽趙忱問起陳俊卿的事情,笑道:“官家為什麼不願讓陳相公致仕呢?朝廷有不少決議陳相公都是不讚成的嗎?他致仕之後,不是更好嗎?”

她這麼一說,到是把趙忱給說怔了,仔細一想,趙倩如說的也對,無論是當初推行新法、還是現在對西夏用兵,陳俊卿在最初決議的時候都是不支持的,那麼為何自已一聽說陳俊卿要致仕,第一反應不是少了一個老給自己唱反調的老頭子,而是要盡心挽留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