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七平夏方略(下)(1 / 2)

第二種方案則是金國出兵進入西夏境內,直接救援西夏,宋金兩國將在西夏境內展開決戰。因為在西夏境內作戰,西夏必然會為金國提供許多便利條件。而且進可攻,退可守,對金國來說,風險也不大。應該算是中策。金國采用這種方案的可能性也不小。

而這就要求宋軍在第一階段的戰爭中盡快擊敗西夏軍的主力,並且迅速在西夏境內站穩腳跟,好在金軍出兵西夏之前,占據迎戰金軍的有利條件,同時朝廷也要及時向進攻西夏的宋軍增援,確保宋軍有足夠的兵力迎戰金軍。而且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宋軍也可以在江淮一線向金國發動進攻,以牽製金國的兵力。

第三種方案就金國直接出兵,從江淮一帶進攻大宋本土,實行圍魏救趙之計,迫使大宋從西夏撤軍。但目前大宋在長江中下遊一帶六支禦前駐軍以經完全組建完成,人馬總計在十六萬左右,加上留守建康的三衙禁軍也不下十萬人,又有長江天險作為倚仗,因此抵擋金軍的進攻是完全可行。這是下策,預計金國是不會釆用這種方案。

可以說這樣一份計劃十分周詳,而且將可能夠發生的情況都盡可能的想到了。趙忱看了之後,也不禁讚不絕口。立刻又招集執政大臣,討論楊炎的這個方案是否可行。

五位執政大臣和辛棄疾也都以經看過了楊炎寫的計劃,同樣也都認為這份計劃寫得十分出色,而且有很大的可行性,但這次出戰卻是事關大宋未來幾年的戰略大局,絕對不能輕視,必須慎重起見。

因此趙汝愚首先發問道:“駙馬,你把出兵的時間定在九月中旬,而在十一月底就將進入不利於征戰的冬季,而且西夏的冬季比江淮更為寒冷,這就意味著你隻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這樣做是不是時太倉促了,是不是把出兵的時間提前一個月為好。”

聽趙汝愚這麼一問,另外幾位大臣也都頻頻點頭,顯然認為趙汝愚這一問非常到位,連趙忱這時也覺得兩個多月來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也實在太緊了,現在就看楊炎如何回答。

楊炎點點頭,道:“趙丞相問得好,其實我也想盡早出兵,但大軍出征的前期籌備工作也要時間,現在以是四月下旬,準備時間以經不足五個月,實在是不能再少了。而我們現在有任得敬做內應,又有蒙古軍從北方進攻,因此我想隻要戰術運用得當,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兩個月的時間應該是可以的。”

趙汝愚卻搖搖頭,道:“駙馬說得雖然也有道理,但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其他意外事情,凡事還是留有餘地為好。”

這時趙忱也道:“楊卿,朕也覺得趙卿之言有理,征戰大事不可不留有餘地,如果進攻的時間實在不能再提前了,那麼不如索性就拖後到明年開春之際再出兵,反正也隻是推辭三四個月的時間,而且這樣一來,我們準備出兵的時間也充足了許多,而且完成的時間也不那麼緊張了。楊卿以為如何呢?”

楊炎搖搖頭,道:“陛下,各位相公,我把進攻的時間定在九月中下旬,還有另一個目地。假如我大宋出兵之後,金國想要出兵援助西夏,無論是釆用三種方案的那一種,容等他們的出兵前期籌備工作完成之後,也以經進入了冬天,就算想要出兵,也必須等到開春以後了。而我們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則可以趁著這兩個月的空餘時間,在西夏境內站穩腳跟,開春以後,也可以從容的迎戰金軍。”

趙汝愚和韓彥直互相看了一眼,顯然也認為楊炎所說的這樣安排布置,也不是沒有道理。

楊炎又道:“其實征戰之事,本無定法,任何季節都是可以出兵征戰的,西夏的冬季寒冷,但金國的冬季更冷,如果我大宋的軍隊連這一點寒冷都克服不了,那麼日後還怎麼北伐中原,金國可不會隻有春夏秋三季與我大宋交戰。”

其他幾位大臣聽了,也都沒有話說了。

趙忱點點頭,道:“好,出兵的日期就這樣定下來了,不用再討論,諸卿還有沒有別的問題?”

這時葉顒道:“按駙馬所說,任得敬現在雖然依附我大宋, 但他到底還是西夏之臣, 如今我大宋欲滅西夏, 任得敬豈能無動於衷,萬一他與西夏國君李仁孝重新和好,趁我大軍西征之時,突然襲擊我軍,豈不是危之致嗎?”

楊炎道:“葉大人對此太過多慮了,經過上次議和之後,西夏國內滿朝盡知任得敬與我大宋勾結,因此任得敬與李仁孝以是勢如水火,斷無和好的可能,他也隻能依附大宋,才能與李仁孝相抗衡,至少在我大宋滅夏之後,還能保全任氏一族的平安與富貴,然而一但脫離大宋,任氏一族在西夏絕無立足之地,任得敬也是聰明人,應該會看得出這一點來。因此他絕不可能背叛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