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宋、蒙、金、夏四國在西夏的土地上各自施展全身解術,開展混戰的時候,江南的大宋似乎認為天下還亂得不夠,也不甘寂寞,又添上了一筆,在建業六年(1176年)十二月,趙忱正式下旨,江淮的宋軍開始進取中原。正式打開了一個徹底混亂局麵的帷幕。
宋軍的進攻分為東西兩線,東線以淮南東路兵馬都總管曹勳為主將,彙集盱眙軍、楚州的禦前駐軍,發動四萬陸軍,兩萬水軍,分為三路,向山東發起進攻,甴曹勳領軍從楚州進攻邳州,由盱眙軍禦前駐軍都統製郭振出兵進攻宿州。並且又命楚州禦前駐軍都統製李公佐從海上出兵,進攻東海,用意是牽扯山東的完顏陳和尚。
西路才宋軍的主力人馬,以淮南西路兵馬都總管畢再遇為主將,集中了光州、濠州兩支禦前駐軍,同時建康朝廷還怕畢再遇的兵力不足,又給他補充馬軍司威遠軍、飛騎兩軍和步軍司左、右兩軍,共計七萬五千多人馬。就連主管待衛與軍司公事陳敏也被派到淮西,協助畢再遇作戰。西線的宋軍分為兩路出擊,由畢再遇和劉複武領軍出光州進攻蔡州,陳敏和張師顏領軍從濠州出擊,進攻壽州。
而至此,守衛建康府的三衙禁軍中,馬軍司的人馬以經全部派出去了,步軍司九個軍也派出了六個,留在建康的隻剩三個軍,計一萬八千人。殿前司十二個軍也派出了五個,還剩七個軍,計五萬六千人。
不過這一次大宋出兵,從提議到決議,到是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阻礙,主要是因為這一次作戰的對像是金國,從道義和感情上來說,大臣們都是很難拒絕的,而且經過了對西夏出兵的爭論之後,官員們都知道皇帝的脾氣,見中書省都同意了,也沒有人願意在這個時候去反對皇帝的決議。同時宋軍在西夏戰場不斷取得戰勝,也鼓舞了不少人的信心,對於目前朝廷擴大戰爭也不那麼底觸了。
這時金國在南京、山東一帶到也有十六七萬大軍布防。在山東有完顏陳和尚駐守,守軍有七萬多,自從金軍出兵西夏之後,完顏陳和尚就隨時都準備迎戰宋軍的進攻。因此宋軍一有動向,完顏陳和尚就命大將完顏匡率一萬五千人馬拄守邳州,令他隻許堅守城池,但不要與宋軍交戰。
而完顏陳和尚自己則親自率領二萬五千人馬,趕到宿州。這時宋軍以經攻下了宿州周圍的靈壁、蔪縣、靜安等地,對宿州形成了圍攻之勢。而完顏陳和尚親自率領五千騎兵,從蔪縣和靜安之間的空隙穿插而過,奇襲了西固鎮,殺死宋軍千餘人,切斷了宋軍的補給線。
幸好曹勳當機立斷,下令各路宋軍撤軍,自己也親率五千宋軍,趕到西固鎮,和完顏陳和尚大戰起來,掩護其他各路宋軍的撤退。雙方打了一天,各有損傷,不分勝負。幸好有曹勳牽製住了完顏陳和尚的人馬,其他各路宋軍才都平安撤回。而完顏陳和尚見宋軍的各路人馬都以經撒回,也不敢久戰,率軍退到蘄縣。而宋軍全軍都退到渙水下遊附近,雙方又打了幾仗,也是各有勝負。但宋軍在東路的兩麵進攻都被金軍阻擋,無法再前進一步。
不過李公佐率領大小二百餘艘戰船從海上出兵,在東海附近的海麵上遇到金國的水軍,雙方大戰起來,在水麵上,宋軍的優勢還是相當明顯,金國的水軍被宋軍殺得大敗,損失了五十多艘戰船,退回東海港口,隻在岸邊布防,並不敢再出戰。而宋軍雖然戰勝了金軍的水軍,但畢竟兵力不足,不敢實施登岸作戰,因此隻能沿著金國山東的海岸線俳佪,偶爾上岸騷擾一陣,但也不敢深入內陸,很快就又退回到船上。
但金軍對宋軍的這種騷擾性的攻擊十分頭庝,但因為水上力量不足,也無可奈何,完顏陳和尚隻好在沿海一帶加重兵力布防,從而也削弱了對付宋軍陸上進攻的兵力,因此守衛山東雖然有餘,但想要反擊宋軍,卻有所不足。
好在曹勳的任務並不是真要攻取山東,而隻是牽製住完顏陳和尚,使他不能抽出兵力支援南京,因此就這麼和完顏陳和尚耗下去,也並不著急。
而在另外一邊,金軍在南京的兵馬有八萬五千餘人,兵力更勝山東,而且又沒有海防的弱點,本來應該更是無憂。完顏長之在任的時候,治軍甚嚴,防守縝密,可謂是固若金湯,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