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十七經略安西(下)(1 / 2)

因為現在安西路剛剛初步恢複,在這個時候,出兵的條件根本不成熟,如果要進取關中之地,也應該從利州路出樂,而不是安西路,因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消息絕對是假的。因此任氏一族見了,必然就會做賊心虛,認為出兵大宋突然向安西路增兵,其實就是為了對自己下手,那就必然不管是否以經準備充備,就會立刻起兵反叛。

笑過之後,趙忱又道:“姐夫認為派誰領軍去安西路為好呢?”

楊炎道:“臣以為畢再遇最合適。”

趙忱一怔,道:“畢再遇?用得著調動他嗎?”

趙忱這一問也是有道理的,畢再遇是目前大宋僅次於楊炎的第二名將,也是除了楊炎之外,大宋唯一有能力獨當一麵的大將。現在出任淮南西路兵馬都總管,駐守豪州,幾乎就是建康的屏障。楊炎敢親自統領大軍,收取西夏,也正是因為有畢再遇坐鎮淮西,抵擋金軍,才可以沒有後顧之憂。

而且在後來的江淮一線的戰事中,畢再遇率軍收複了鄧、蔡、穎、毫四州,也立下了不少戰為。因此無論是趙忱和楊炎在商談恢複大計、還是韓彥直、王炎的大臣,都認為在大宋曰後的北伐中,畢再遇同樣也會擔任重要的工作。

在安西路平亂的事情雖然不容有失,但對方畢竟不是金國這樣的強敵,而且還有辛棄疾這樣文武雙全的幹材在安西府坐鎮,因此在趙忱看來,其實最多就出動安西路的兩支禦前駐軍就可以了,實在不行,也就是把曹勳、高震中的一人調去那就滿不錯了。還用不著出動大宋軍方的第二號人物吧。

楊炎卻點點頭,道:“不錯,這條事情非畢再遇不可?”

※※ 支持原創 ※ 《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 ※ 支持正版 ※※

建康朝廷下旨,任命畢再遇為安西路兵馬都總管,付責由安西路出兵,進取關中之地,由高震接替畢再遇,擔任淮南西路兵馬都總管。樞密院下達的任務和調令到了豪州之後,畢再遇立刻將公務與的高震做了交接,然後立刻整頓人馬,準備趕出安西路。

就在他收拾停當,馬上就要啟程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說是外麵有楊樞密求見。畢再遇微微一怔,不知道楊炎這個時候趕到這裏來找自己有什麼事情?急忙出來迎接,

畢再遇和楊炎在未成名的時候就認識了,雖然兩人接觸不多,但都有恢複中原的誌向,在金軍南侵的時候,兩人也一度並肩作戰,互相之間都很欣賞對方的能力,因此關糸不錯。

兩人坐下之後,楊炎才道:“德卿兄,這次去安西路平亂這種小事,也要勞你大駕前往,你是否覺得是大材小用了。”

在樞密院的調令中,還夾著一份密令,因此畢再遇對這次西行的實際任務也以經清楚了,因此笑道:“令行禁止,方為武人本色,而且既是為朝廷出力,又何分事情大小。子昊這麼說,也太小看我了?”

楊炎也笑道:“實不相瞞,這次調徳卿兄去安西路,就是我一力向皇上推薦的結果。實際上我自然知道單單是平定安西路的反叛亂,根本無需德卿兄親自出馬,隻靠安西路的兩支禦前駐軍就可以了。但我還是這樣做了,德卿兄可知道是為什麼嗎?”

畢再遇聽楊炎這樣一說,也不禁鄭重起來,想了一想,拱手道:“還請子昊指點一二。”

楊炎道:“德卿兄這次去安西路,名義上是由安西路出兵,進取關中之地,但出兵是假,預備平亂才是真。”

畢再遇點點頭,道:“確實是如此,這裏麵莫非還有什麼玄虛嗎?”

楊炎笑道:“自然是另有玄虛,德卿兄想過沒有,一但你平亂成功之後,又當如何?”

畢再遇身子一震,他也是身經百戰,精通兵法的人,經楊炎這麼稍一點拔,立刻就明白過來,一拍大腿,道:“平亂成功之後,假的自然也就可以變成真的了。子昊,你這好一招瞞天過海啊。”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約而同都大笑起來。

笑了多時之後,兩人才算收住了笑聲,楊炎才道:“不瞞德卿兄,我以經謀劃周詳,日後我大宋北伐中原,收複失地,應當分三路齊頭並進,一路由海上進軍,於登州上岸,攻取山東之地。一路由江淮出兵,攻取宛洛,收複東京舊都。還有一路就是由西北出兵,進取關中之地。屆時再說動蒙古大軍甴北麵進攻,南北夾擊,又何愁金國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