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使範成大離開建康的時間是十一月初七。雖然是地處江南,但到了這個時候,依然是北風凜冽,萬物蕭瑟。在範成大上船出發的那一刻,天空甚至還飄落了幾片雪花。
然而大宋的朝野上下對這次出使金國的熱情卻是前所未有的,並且都抱有了非常強烈的期待,和美好的祝願。
自從金國派出張鵠為使,出使大宋,帶來了一個用銀錢贖回土地的提議,在參知政事周葵、葉顒兩人為主的一部份朝臣的全力主張和說服下,主張接受金國這個提議的議見終於占到了大多數,畢竟能夠用不打仗的方式贖回失地,還是不發動戰爭為好。既使是仍然有許多主張對金國釆用強硬態度的大臣,如韓彥直、劉珙等人,也都覺可以有保留的接受了金國的這個提議,認為到也不訪試一試。
在這種情況下,趙忱也就順理成章的同意接受金國這個提議,就在同年十月,朝廷責成戶部核算,目前國庫中能夠拿出多少錢來,進行贖回土地的計劃。
經甴戶部核算,今年朝廷的各項開支都以經支付出去,是拿不出一個銅錢來了。而明年上半年的春稅大部份也都以經做了預算,而國庫中還必須保留一定的財產,以應付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因此就是等到明年三四月份春稅收上來之後,國庫中也隻能拿出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貫錢,用於贖回失地。這筆錢大約也就僅僅也隻夠贖回兩三座州府。一直要等到明年年底,再沒有別的意外事故發生的情況下,朝廷有些可以拿出四至六百萬貫錢來,贖回六到八座州府。
顯然大宋朝廷是不可能拖到一年之後再實施贖回失地的計劃,就是堅持接受這個提議的周葵和葉顒也怕夜長夢多,萬一金囯又反悔了呢,又或者是別的變故,能夠早一點實施就早一點實施是最好了。那怕隻贖回一兩座州府,起碼也早開了一個好頭。因此兩人覺得就連等到明年三四月份都是晚3,最好是能馬上就實行。
但現在朝廷確實拿不出錢來。於是一批全力無條件支持這個提議的官員開始想各種辦法籌錢。有人立刻建議朝廷加稅,但這一點連周葵和葉顒都不敢表示支持,因為加稅加役,往往都是一個王朝走向滅亡的開始,無論有多麼好的借口,都不是直得稱道的事情。而且趙忱當政之後,一直都釆用低稅輕役的政策,注意修養生息。就是在去年,大宋為了攻取西夏,幾乎把國庫打光,趙忱也咬牙抗著,不敢加稅。因此不到萬不得以的時候,朝廷是不會走到這一步的。
既然加稅不成,那麼立刻就有人開始打軍費的主意。因為趙忱是力主武力收複失地,非常重視軍隊的建設,全國的常規主力兵力以經達到了六十萬以上,因此在大宋的財政開支中,軍費占了很大的一頭,既使是在沒有戰爭的年份裏,都要占到全國財政開支的一半以上,這一塊應該有很大的節流空間。
於是又有人立刻上書朝廷,認為既然和金國達成了贖回失地的協議,那麼再保留這麼多軍隊也沒有必要了,因此建議朝廷撤消兩個禦前駐軍,這樣就可以立刻省下近二百萬貫錢來,用於贖回失地。
周葵和葉顒顯然也是讚同這個建議,但卻遭到了韓彥直和王炎的強烈反對,因為現在宋金雙方隻是一個意向,並未達成真正的協議。而且就是真正達成了協議,並旦開始實施,也要防止金人隨時反複,畢竟金國是幹過不少背信棄義的事情。因此對軍隊的規模和投入絕對不能放鬆。而在這一點上,連主張接受金國提議的趙汝愚也支持韓彥直和王炎的意見。
五位執政大臣,有三位反對,隻有兩人讚同,而且還都是副相,那麼自然也是行不通了。因此朝廷又議論了近一個月,還是沒有辦法湊出錢來。
而就在這時,趙忱終於出手了,在朝堂上宣稱,為了大宋的國家利益,做皇帝應該不吝錢財,因此決定從內庫中拿出一千萬貫錢來,用於贖回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