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一二七宋蒙之戰(上)(1 / 2)

宋蒙軍隊是在溫榆河北岸的一片平坦的壙野中列陣對持。

這時六萬五千宋軍以經背靠溫榆河,列好了陣勢。宋軍是由二萬五千騎軍和四萬步軍組成,其中有五千具甲騎兵。騎軍數量達到全軍的近四戌,以經是相當高的比例了。

位於全軍的最前例,是由五千重甲步兵組成的刀陣,橫行展開卻達到五百佘步,分為十列,幾乎覆蓋了宋軍的全部陣列。在步兵刀陣的後方,是由五千具甲騎軍、六千輕騎兵和一萬五千步軍組成的中軍。而在宋軍的兩側各有七千騎兵和一萬步兵,分別位於步兵刀陣後側後方。也在步兵刀陣的保護之內,但戰鬥開始,也可以隨時從步兵刀陣的兩側殺出,與敵軍作戰。

相比之下,蒙古軍的陣勢略顯鬆散一些,這是因為蒙古是全騎兵,因此陣形對蒙古軍來說,並足不太重要。同時鐵朩真對這裏的地形十分滿意,因為在平坦的地勢上,有利於蒙古騎軍的發揮,因此對取得勝利也充滿了信心。而在他的身後,六萬蒙古鐵騎都以經蓄勢侍發。隻等他一聲令下,就衝向五百步開外,背水結陣的宋軍。

而楊炎選擇這裏作戰場,也正是希望在蒙古軍最善長的作戰環境中與他們硬拚一場,隻有這樣,才能狠狠偽攆動蒙古軍的銳氣,達到迫使蒙古軍自動退軍的目地。不過楊炎也知道蒙古軍的野戰能力,因此才特意選擇背水結陣,雖然這樣布陣有些冒險,但也限製了蒙古騎兵的活動範圍,隻能從正麵進攻。而楊炎也對自己手下的宋兵有信心,能夠頂得住蒙古騎兵的衝擊。

在契丹諸將看來,宋軍背水結陣,完全是犯了兵家大忌,可見楊炎不過是浪得虛名之輩。而鐵木真雖然沒有看過中原的兵書,但也知道背水結陣,一但戰事不利,將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了。因此也立刻下令,搶先發起了進攻。

隻見從蒙古軍陣列左則殺出一支五千人隊,但並不是向著宋軍的陣列直衝,向右斜衝過來。

原來鐵木真也見識過宋軍這種重甲步兵刀陣的厲害,深知如果用蒙古騎軍去硬衝,隻會損失慘重,否則楊炎也不會背水結陣。因此才使用這種斜衝的方式,希望利用蒙古軍精通騎射的優勢,先用弓箭來打亂宋軍的陣式,然後再對宋軍展開進攻。蒙古軍從左則殺出,繞出一個弧形,然後再回到右則。而在弧頂一帶,就將進入弓箭的射程範圍,對宋軍展開攻擊。

但出乎鐵木真意料的是,在蒙古騎兵還沒有進入到自己的射程範圍之內時,宋軍的弓箭卻搶先開始,對蒙古軍展開了打擊。

隨著宋軍後陣一連串號角的吹響,前列的重甲步兵一下子全都跪伏於地,後排的五千名神弩弓手一齊上前,分為兩拔,對著在宋軍的陣列前穿過的蒙古騎兵輪流開弓放箭。

因為蒙古軍是全騎兵,使用的都是馬弓,射程比一般的步弓要近一些,大約在七十到八十步之間,即使釆用拋射,也很難超過一百步。而宋軍用的卻是神臂弓,平射的射程在一百五十步左右,幾乎是蒙古軍的一倍,而且神臂弓經過改裝之後,利用棘輪來帶動拉弦,發射的頻律以經大大提高,差不多能達到普通弓箭的發射速度,而且宋軍又是分兩輪發射。因此就在蒙古軍離自已的射程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時,宋軍射出的箭矢就如同密集的雨點一樣,落到了蒙古軍的頭上。

盡管蒙古軍分得較散,而且對是在快速的移動之中,宋軍的命中率並不很高。但宋軍的箭雨太密集,還是能夠射中不少蒙古兵。中箭的戰士從戰馬上摔落下去,很快就被後麵跟上來的戰馬踩成了一團肉泥,隻能夠發出幾聲慘叫。而中箭的戰馬還能夠隨著慣性前衝幾步,然後悲鳴著仆然倒地,將背上的主人也摔倒下來。還有不少本沒有中箭的戰馬,卻是被倒地的同伴跘倒。一時間蒙古軍人仰馬翻,好不熱鬧。

如果蒙古軍是直線衝刺,那麼隻用抗過一兩輪打擊,就能夠進入自己的射程,展開反擊。但蒙古軍走的卻是斜線,無形中路程加大了近一倍,因此在進入射程中,以經承受了宋軍的四五輪打擊。足足挨了一萬多支羽箭。那怕隻有十分之一的命中率,也是一個可怕的傷亡,何況還要加上因為跘倒和踩踏的傷亡,蒙軍的損失以經超過一千五百人。

然而既使是進入了蒙古軍的射程,戰局也並沒有得到多少改觀。因為在宋軍的神臂弓前方,還有步兵刀陣,蒙古軍射過來的箭矢大多數落到了步兵刀陣中。由於有重甲的保護,蒙古軍的弓箭對宋軍的殺傷力並不大,每一輪發射,最多隻能射死十幾名宋兵,即使是有神臂弓手被箭矢射中,但數量也不多,基本不會影響到宋軍的箭雨。而等蒙古軍越過了弧頂之後,跑出了自已的射程,還是要遭到宋軍的追射,又損失不少人馬。

因此等這一輪的蒙古騎兵全部回到自己的右則時,五千人馬隻剩下兩千多人。而宋軍的損失,還不到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