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一二九溫榆河之盟(1 / 2)

溫榆河邊一戰,宋軍背水結陣,大敗蒙古軍,斬首萬餘,俘虜二千餘眾,奪取戰馬三千二百多匹,兵械、盔甲、旗幟無數,而床軍自身的損失也達到了近七千餘人。

而楊炎看著戰後的戰場,心裏也不禁歎了一口氣,如果這一戰宋軍也是全騎兵,不,那怕隻有四萬騎軍,他也有把握全殲蒙古軍。隻可惜宋軍隻有兩萬五千騎軍,難以達到這個目地。不過等到五年以後,宋軍組建出一支十萬人規模的騎軍部隊,也不是夢想。

蒙古軍戰敗之後,全部都退到順州休整。鐵木真立刻下令在與通州與宋軍對持的郭寶玉,讓他也撤回到順州附近駐紮。也而宋軍也不苦追,還是退回倒溫榆河南岸下寨,與通州的守軍互為犄角之勢。雙方暫時又形成了僵持局麵。

退回到順州之後,馬上又轉來一個壞消息,就在宋蒙大戰的同時,曹勳和李公佐從海上出兵,連續奪取了薊州、灤州和平州,因為宋軍在數量上占了絕對的優勢,完全可以多路齊進。現在燕山府周邊的諸郡,隻剩下一個順州,其他地方以全都被宋軍占領。

鐵木真又招集眾將商議,對付宋軍的辦法。但議論了好幾天,蒙古諸將誰也提不出一個好主意來,就連一向足智多謀的木華黎緘口無言。雖然現在蒙古軍還有八萬多人馬,但誰也不敢再提與宋軍決戰的事情。而一直叫囂最凶,與宋軍決一死戰的契丹諸將更是抵頭搭腦,都不好意思向前湊。

因為溫榆河一戰之後,誰都能夠看出,宋軍絕對是一支訓練有素,而且裝配精良的強大軍隊,絕不是可以輕易戰勝的。

這時耶律楚材才發言道:“大汗,依我之見,這一仗不能再打下去了,不如撤軍回蒙古吧。”

鐵木真沉默了半響,才道:“如果我們退軍,宋軍卻不肯罷手,等我們退回草原之後,宋軍繼續進軍,奪取大定、臨璜府之地,那麼這次我們蒙古出兵進攻金國,所有的努力不是全都白廢了嗎?”

郭寶玉在一邊聽了,知道鐵木真以經動了退軍的心,因此道:“大汗放心,依末將看,宋軍恐怕也希望能夠立刻和我們罷戰,因此我們蒙古軍退兵之後,宋軍決不會繼續進軍。”

聽了郭寶玉的話之後,鐵木真也饒有興趣,道:“玉臣,你憑什麼這樣認為。”

郭寶玉道:“宋軍現在以經完全收複了昔曰的失地,擴地萬餘裏,國勢陡然倍增,急需時間來穩定這些時方的統治,此為其一;自去年金國伐宋至今,戰事以進行一年有餘,這時宋軍北伐,動員大軍五十佘萬,耗廢錢糧不計其數,依末將看來,宋軍恐怕也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因此兩下罷兵休戰,固然是我蒙古之願,也是宋朝所願。”

頓了一頓,郭寶玉又道:“宋軍在溫榆河大勝之後,又連續攻取薊州、灤州、平州,但並未乘勝進軍,來攻取順州,反而退到溫榆河南岸駐紮,可見宋軍也不想把戰事再繼續下去,隻要我們讓出順州,徹底退出燕雲之地,宋軍也絕不會再向大定、臨璜府之地進攻了。因此還請大汗早作決斷。”

鐵木真聽了,點了點頭,沉呤了半響,才道:“讓我再想一想吧。”

因為聽了郭寶玉的分析之後,鐵木真又生出了另一個想法,再和宋軍耗一耗,看看宋軍還能撐多久,就算是退軍,也要爭取從宋軍那裏撈一點好處才行。但就在第二天,鐵木真就改變了主意,因為探子來報,宋和金在進行議和。

原來楊炎將金國有意與大宋議和的想法傳回到建康之後,經過趙忱和眾大臣的商議,大宋既然在未來五年時間內不準備大規模軍事行動,自然也就不會進攻金國,因此不如就和金國議和,然後挑動金蒙之間戰爭,大宋正好可以從中漁利。

因此建康朝廷立刻發來詔書,如果金國願意向大宋稱臣,交納歲幣,則可以與金國議和,請金國派遣正使、國書來建康府商談議和條件。

而金國的兩位暗使在來到燕山府之前,以經得到了國內的指示,立刻答應下來,於是留下安煦烈和在燕山府和宋朝保持溝通,而蒲速烈立刻返回遼陽府,回奏金國朝廷,馬上派出使團赴宋。楊炎在送走了蒲速烈之後,也立刻將這一消息公布出去。

鐵木真和蒙古諸將得知了這一消息之後,也都大為震驚,宋金重新議和,也就意味著蒙古被徹底孤立了起來,弄不好就會陷入宋金的聯合夾擊之中。而耶律楚材和郭寶玉也一起進言,請鐵木真立刻決斷,這一次就連木華黎也支持他們的意見。

到了下午,從臨潢府的耶律留哥發來急報,原來金軍趁著蒙古軍與宋軍交戰,撤走主力人馬,向臨潢府發動了進攻,先後攻取了白城、洮安、榆通等地。請救蒙古軍速來救援。

這個消息也終於促使鐵木真下定了退軍的決心,立刻派劄八兒火者去宋營約請楊炎,第二天到溫榆河邊麵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