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道:“巾幗不讓須眉,替父從軍花木蘭,褰裙逐馬李雍容,黃天蕩梁紅玉擂鼓戰兀術,太平公主鏖戰娘子關,這幾位女中豪傑,道長不會不知道吧”?
張老道頭上有些冒汗,馬鈺所說的四個人中,其中三個他是知道的,可那個褰裙逐馬李雍容他壓根就沒有聽說過,別被這丫頭假編個名字給騙了,張老道心思縝密,故意裝出一副不恥下問的模樣,和顏悅色的道:“這褰裙逐馬李雍容出自什麼典故,張老道才疏學淺,還望道友不吝賜教”?
馬鈺道:“北朝樂府《李波小妹歌》有雲: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
張老道道:“如此說來這李雍容的騎術和箭法都相當了得”?
馬鈺道:“不錯,李雍容正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典範”。
張老道道:“曆史孤證不足為據,道友此行不是要與貧道切磋兵法嗎”?
頭一個回合,馬鈺占了上風,對張老道的懼意漸去,麵色從容自若的答道:“敢問道長如何切磋”?
張老道道:“兵法之妙,存乎一心,世間莽夫難窺其中真諦,正所謂胸中旋日月,一語定乾坤,我們之間切磋兵法,不呈口舌之利,不見刀兵之苦,有問有答可矣”。
馬鈺道:“勝負如何判定”?
張老道道:“有問無答,即為落敗”。
馬鈺微微點了點頭道:“請道長明示”。
張老道道:“既然道友如此謙讓,貧道恭敬不如從命,請問道友,兵法中何為《三略》、《六韜》”?
馬鈺稍一沉吟,朗聲答道:“《三略》分上、中、下三篇,內容比較簡單,主要闡述的是治國興邦、統軍馭將的方略,也涉及一些用兵打仗的具體計謀與方法。其思想體係雜糅各家,尤以吸收儒、道兩家學說為多。因此《三略》雖以兵書著稱,實則是一部政治謀略著作”。
馬鈺一席話,在座各色人等都驚為天人,就是張老道也連連點頭,安讚眼前這小姑娘學識超群。
馬鈺抿了一口水,繼續侃侃而談:“所謂《六韜》,指的是有關戰爭的六種韜略。全書分文、武、龍、虎、豹、犬六卷,共六十篇。以呂望(薑太公)與周文王、周武王問對的形式,闡述了關於治國理兵的基本方略,以及指揮戰爭謀略。其中文韜、武韜兩卷主要論述戰略問題,龍韜一卷論述將帥問題,虎、豹、犬三卷論述各種條件下……”。
馬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講了小半個時辰,她吐字清晰,條理分明,引經據典,字字珠璣,雖是長篇大論,卻人人聽得津津有味。在座的人大多行伍出身,都多多少少的研究過一些兵法,可大多都是些《孫子十三篇》《吳子兵法》《司馬法》《尉繚子》之類的,但也是淺嚐輒止,沒有人去深究。馬鈺年歲不大,對這些冷僻的古兵法卻能做到對答如流,足見她平時為此付出過極大的心血。
候七、邢慧傑和馬鈺相處日久,稱得上耳鬢廝磨,竟也不知道她還有如此能為,心中不禁對這個斯斯文文的閨蜜肅然起敬。
張老道更是挑雙指讚成,渾然忘卻了對麵這個嬌小的女子是他強勁的對手。張老道的態度足以證明馬鈺的答案是準確的。本來回答出這樣一個刁鑽的問題,馬鈺該沾沾自喜才對,但她麵無表情的道:“道長,這回輪到您了”。
張老道抖擻精神,聲若洪鍾的道:“請道友出個題目,由貧道作答”。
馬鈺笑吟吟的道:“道長聽好了,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有什麼共同之處”?
張老道聽了馬鈺的問題,先是一愣,然後強詞奪理道:“《戰爭論》就是抄襲的《紀效新書》,這兩本書一脈相承,有非常清晰的曆史傳統,你卻非要在裏麵找其中的不同點,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張老道的胡攪蠻纏讓馬鈺無所適從,她根本沒想到張老道為老不尊,竟然不惜編造謊言來搪塞馬鈺的發問。張老道的回答雖然是無中生有,卻迎合了某些人特有的精神勝利法。張老道不著邊際的回答,竟然還贏得了如雷般的掌聲。
馬鈺沒想到自己提出的問題,被對方以這樣一種無賴的方式化解了,馬鈺擅長謀略,做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但現場應變能力較差,麵對張老道的無賴,馬鈺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張老道扳回一局,沒給馬鈺反擊的機會,馬上向馬鈺提出了第三個問題。“姑娘博古通今,實在是人中龍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奇門遁甲》《***》以及《魯班書》被稱為上古三大奇書,不知姑娘對此有何心得,望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