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揚帆出海(1 / 2)

洪武十八年春,蘇州劉家港碼頭上人頭攢動。上百艘巨大的海船靠在碼頭之上,大明的龍旗在桅杆上高高飄揚。

今天是秦王殿下率領遠洋艦隊巡視西洋的出發日。承載著大明拓展海外商路任務的巨艦馬上就要揚帆遠航。

過去的幾年,朱國瑞向海外各國陸續派出使臣。馬彬受命出使瓜哇、蘇門答剌、西洋瑣裏等國。李興出使暹羅,尹慶出使滿剌加、柯枝。

對於周邊各國,朱國瑞采取懷柔政策,並不像西方人一樣進行侵略殖民。能夠有一個安穩的周邊環境,對於大明甚為重要。以貿易代替戰爭,以合作共贏代替野蠻掠奪,是朱國瑞給大明定下的基調。

當然,對於無主之地和戰略要衝,大明絕不會客氣,全都收入囊中。

為了吸引海外諸國來大明開展商貿活動,朱國瑞主動減免西洋諸國輸入的胡椒等特品的稅費,並言道:“商稅者,國家以抑逐末之民,豈以為利?今夷人慕義遠來,乃欲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萬方矣。”

明麵上,朱國瑞擔心大明丟失體麵。實際上,他是要求各國給予同等待遇,方便將大明的剩餘產品銷售到海外。

對於各國來訪人員和使者,朱國瑞下旨道:

“帝王居中,撫馭萬國,當如天地之大,無不覆載。遠人來歸者,悉撫緩之,俾各遂所欲。近西洋回回哈隻等,在暹羅間,朝使至即隨來朝。”

在這段話中,他舉了西洋剌泥國回回哈隻馬哈沒奇剌泥等朝貢的例子。

“遠夷知尊中國,亦可嘉也。今遣之歸,爾禮部給文為驗,經過官司毋阻。自今諸番國人願入中國者聽。”

旨意中,朱國瑞明確表示願意接待各國使臣入朝。不僅如此,他還以極其優厚的待遇吸引各國的商隊前來。他知道,隻有保持流動和開放,大明才能不斷吸納人才、知識和資源,形成不斷進取的局麵。

洪武十七年,遠征歸來的朱國瑞在第一時間在福建、浙江和廣東設立市舶司,分別命名為“來遠”、“安遠”和“懷遠”,取招來、安撫和懷柔之意。

隨後,他又開設交阯雲屯市舶提舉司,專職負責接待西南諸國朝貢使臣;同年,又在京師設立會同館以待國賓。

為了方便與諸國來使交流,他還特意設置四夷館,專門負責翻譯各國及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以儒生入館學譯夷字。

一時間,上百個地區和國家的使者爭相來朝,形成“諸番使臣充斥於廷”的盛況。不管是自願臣服於大明,希望得到明國的承認、封賜與支持;還是仰慕大明文化,想親眼目睹中華大國風采的各國統治者;抑或是以貢使身份前來貿易的商人,都能如願以償地出入明國。

對於以經商為目的的貢使,朱國瑞自然不會堅持中原王朝一貫的“厚遠薄來”政策,讓對方白白賺走利潤。

他通常會要求對方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互相減免稅費。基於大明的實力,他相信最終受益的一定是本國臣民。

在互通有無之後,朱國瑞提出求同存異的外交政策,尊重各國的風土文化,受到海外諸國的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