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底,宋國公馮國勝和李夢庚準備好移民西移的事宜,前來向朱國瑞辭行。
“兩位愛卿,此次西移,朕令大寧衛屯墾副使丁普朗與爾等同行。朕的愛妃,盼兮之子的封地會定在西蕃,爾等務必替他打造一個和諧、富裕的藩國。”
此次移民,重點在增加西蕃、哈密、吐魯番等地的人口,形成漢胡雜居。對於打通絲綢之路,穩定西域有著重要意義。
鄒普勝已經從大寧衛向和林以西遷移百姓、修築鐵路,大明的西北未來可期。
“臣等明白。”
二位老臣躬身領命。
稍後,馮國勝拱手道:“陛下,臣的兄長已經告誡過臣。要求臣不得居功自傲,再犯不法之事。臣年歲已大,已經把事情想通。隻是臣的孫子尚小,還需要陛下多多照拂。”
臨來之前,他已經想好。陛下絕對不會無條件地信任自己。與其君臣相忌,不如將兒孫留在京中充作人質,好讓陛下安心。
“臣也有此心願,還望陛下成全。”
李夢庚也不傻,自然明白其中深意,連忙拱手附和。
“既然還小,就去太學深造吧。朕會抽時間關注他們。如果學業有成,可以通過科考或舉薦在朝中為官。”
朱國瑞大氣地揮揮手,痛快地答應二人的請求……
與第一次移民不同,次日出行時,陛下並沒有領群臣來送。畢竟向西北移民已經成為常態,朱國瑞也懶得再做樣子。
出了南京城,路邊有一隊車馬守候。
“宋國公,李先生,某家在此恭候多時了!”
車上下來一人,竟然是臨川郡公藍玉。
“勞得郡公相送,吾等感激不盡。”
本來還覺得形單影隻的二人頓時感到幾分欣慰。大家雖然都是輔佐陛下的老人,但因為立場不同,平日裏走得並不很近。如今藍玉主動來送,讓馮、李二人頗為感動。
“上車吧,藍某與二位淺酌幾杯。”
麵對盛情邀請,二人略一猶豫就上了車駕。
酒杯滿上,藍玉感歎道:“宋國公,李先生,同是天涯淪落人。某先敬你們一杯。”
雖然不太明白他的意思,馮、李二人礙於顏麵,舉杯共飲。
“陛下老了……”
放下酒杯,藍玉歎了口氣,“他變得不信任咱們,越來越謹小慎微。”
馮國勝臉色一變,抬頭問道:“郡公何出此言?”
“這不明擺著嗎?”藍玉直視他的眼睛道:“某曾是他的貼身親衛,大小戰鬥經曆過無數。要論忠心,俺雖不敢說排第一,但總比楊璟、王弼那些新人強吧。
就因為跟喜峰關的守將發生點衝突,他就剝奪某的兵權,讓咱在南京城裏養老。說白了,不就是防著咱們再走造反之路嗎?長此以往,諸位功臣都得落個死走逃亡的下場!”
“你不要命了?”
李夢庚的第一反應就是伸手捂他的嘴。
“怕什麼,車裏隻有咱們三人。外麵又都是跟某經曆過生死的弟兄。你還怕咱們的話被其他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