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堡,包括強地在內,總共有一萬四千多人。
化銷營,人口稍多,總共一萬七千多人。
兩者加起來,有三萬多人。
以農業社會的生產力,三萬多人口,養育不了多少職業士兵。
但趙誠有基建係統。
隻要把這兩地的基礎設施建好了,工廠建起來,生產力發展起來……
就能夠快速步入工業社會。
考慮到隨時麵臨強地,要為戰爭做準備,實行軍-的-國-主義的政策,是最為穩妥和正確的方向。
趙誠準備發展三千正規軍。
考慮到這三萬多人口包括男女老幼,這個比例,已經非常誇張了。
“李高義,咱們商號,要有自己的武裝。
咱們的商隊,要是武裝商隊。
以後咱們做生意,不僅要跟塞外的韃子做,還要做遍整個大明。
還要做到蘇祿蘇丹去!做到歐羅巴去!
我們還會有自己的商船艦隊……
在這亂世,想做生意賺錢,擁有自己的武裝是前提條件。
現在咱們公司起步,我先給你安排一支百人的武裝力量。
一律都裝備前裝滑膛槍,布瓊尼戰馬。
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大膽地去探索商路。
咱們商隊所到之處,都會有咱們軍士的火炮為你護航。”
“百人的武裝力量?”
李高義心跳加速。
百人,全都配備滑膛槍,布瓊尼戰馬。
這是什麼氣派?
“大人,就怕百人武裝出不了關啊!”
李高義有疑慮。
“出得了。”
趙誠卻是十分自信。
他對大明宣府鎮的糜爛程度,簡直太有自信了。
就是這個時期,一直到明朝滅亡,崇禎帝上吊。
朝廷嚴令禁止的鐵、糧食,都被晉商通過宣府,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建奴。
這個規模,是非常大的。
而且,通過晉商的努力,大明就好像是一個篩子一樣,對於建奴來說,完全沒有秘密可言。
晉商能做到這麼棒。
趙誠相信,他也可以。
“金錢開路。稀奇古怪好玩的東西開路。
如果遇到實在不開竅的,就把他打服了。
這頭,和尚摸得,難道我摸不得?”
趙誠引用了一句魯大師的名言。
李高義沒聽過最後一句話,但是,大致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手段是軟是硬,具體你去操作。
你現在可以去招聘夥計了。
創業資金,不用你的,也不用我的。咱們從趙記銀行貸款。
商隊武裝你不用操心,那個我來負責。”
趙誠一句話,定下基調。
他不可能把全天下的好處,全都一個人獨占了。
那樣,對他的統治也沒什麼好處,對這個國家更沒什麼好處。
他不在乎一家商號。
隻要能給這個新興的勢力定下規則,能吸引來一個商號,十個商號,百個商號……
那就是好的。
趙記銀行,是趙誠獨資掌握的。
他去印了一億元糧票,簽了一個貸款合同,把錢貸給李高義。
一個億,聽起來數額非常龐大。
李高義拿到貸款合同的時候,手都是抖的。
這時候,可沒有什麼電子支付,趙誠給他安排了一個小旗的軍士,負責護送和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