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2 / 2)

所謂財能通神,有錢賺的事,特別是有大錢賺,可以讓人的立場都發生改變。

他們不懷疑因免稅政策促使中外商人向杭州府大量輸入糧食,由此,他們開始觀望。

這無可厚非,糧食就算是這個時代最暢通無阻的硬通貨,可糧食終究是一年兩季的可再生商品,他們可以操控杭州一府乃至數府之地的糧價,卻無法去操控海外的糧食價格、產量。

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們的收斂,給了莫執念時間和空間。

莫家的囤糧迅速上市,成為了壓垮杭州府糧價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真正將他們打回原形,並偷雞不成蝕把米的,還是十天之後,蘇州、太倉、江陰三地的光複。

吳爭沒有失言,在光複蘇州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蘇州存糧運往杭州,這一運,便是三、四百萬石,足以擊垮杭州城中富商最後一絲幻想。

杭州城中,米價最低到達一兩三石的恐怖位置,大明有史以來,也就洪武中後期才有過這個價格,當時杭州城的糧價是一兩二石三鬥,同樣不可同日而語。

城中富戶已經不堪重負,馬上又是盛夏的收獲季節,新米將收,陳米無法清出,需要更大的囤積成本,於是,隻能割肉清倉。

在吳爭出征時,米價已經上升到一兩一石的秈米,粳米價更高。

莫執念以這個價格的九成至六成往外拋售,而如今莫執念暗中迅速回購,賺得是盆滿缽滿。

用個簡單的數字來形容吧,這一賣一買之間,官倉和莫家囤糧未受一點損失,反而以陳糧換新糧,這隻是順帶的,關鍵是,在莫執念手中,所獲淨利,超過了一千六百萬兩之多。

官商聯合做莊的威力,莫過於此。

這從側麵也證明了大明民間財力的雄厚,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經過此役,莫家與民間商賈已經勢若冰火,但莫執念的威信由此樹立起來,正式開始實行他曾經承諾吳爭的改革,重新厘定農稅、商稅,組建稅警。

而令人眼鏡大跌的是,莫家的幾個兒子被迫離杭州,說是出外經商,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叫驅離權力中心,他們判斷,莫家繼承人有變。

果然,在莫執念的身後,出現了莫家第三代,可讓人不解的是,這第三代人,竟不是男子,而是個女子。

杭州府開始不一樣了。

……。

清廷已經亂了。

得知常州淪陷,整個朝野慌亂了。

特別是那些降清的明臣,在這個時候,他們突然回味到,大明或許還有一絲可救。

人心很奇怪,在對一樣東西徹底失望之時,會覺得它一無是處,什麼都是差的、惡的、不可救藥的。

可一旦認為它或許還有救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哪、哪的地方還是不錯的,會越看越順眼了。

無數的官員開始私下走動、串連,整個京城中氣氛變得異常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