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1 / 2)

PS:感謝書友“QUQU”投有月票。

王之仁自然是懂得這個道理,他也明白吳爭的意思,吳爭的意思是,讓定海水師牽製住北岸清軍,至少讓清軍無法支援南邊鎮江府,這樣就可以用步兵收複鎮江,否則臥榻之側,有他人酣睡,實在不妥。

不想王之仁依舊搖頭,他正容道:“不是本公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如今本公麾下水師已經折損近半,你要攻鎮江,清軍必定不肯眼睜睜地看著鎮江陷落,失去一塊跳河反,會拚死援救,那麼勢必再打一場水戰決戰,可你也應該清楚,這戰之後,本公麾下水師必將傷亡殆盡,先不說本公是否舍得,就說你臨安伯,沒有了定海水師威懾北岸清軍,到時你以何屏障,來固守應天府?”

吳爭懂王之仁的意思,從整體實力上而言,自己根本不可能與清廷相提並論,已經占領了大半個大明疆土的滿清,其征發能力是自己的十倍,乃至數十倍,拚消耗肯定是拚不過的。

從這方麵來說,王之仁說的對,定海水師如今就是守住應天府必不可少的一支戰略部隊。

無定海水軍則無江防,無江防則無應天府城防。

吳爭失望地道:“這麼說來,就眼看著鎮江府落入清廷手中?”

王之仁突然微微一笑道:“鎮江府雖然地處緊要,但依本公估計,清廷也未必敢再打下去。”

“此話何意?”

“經之前一場水戰,清軍的傷亡比定海水師更大,也就是說,隻要定海水師還在,清軍就不敢渡江,當然如果臨安伯執意收複鎮江除外,因為這會讓清廷徹底失去經略江南的可能。換而言之,雖說北岸囤兵數萬之眾,可如果這支軍隊有了閃失,江北數十府就在短時間失去了足夠的兵力壓製民眾,就會一片大亂。換作是臨安伯,敢繼續打嗎?”

吳爭聞聽點頭稱是,王之仁說得在理,如今清廷在西北、西南與湖廣、江西,還有紹興府三路用兵,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如果再在長江沿岸損失大軍,那江北至北直隸恐怕再無一寸安樂之土了。

這麼一說,吳爭心中倒是鬆了口氣,其實吳爭心裏清楚,自己也打不下去了。

甚至這應天府也是意外得來的,若不是從土國寶口中聽說應天府守軍薄弱,就算吳爭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如此狂妄。

從北伐以來,手中六、七萬大軍,折損數早已超過二萬人,而要部署在這麼大一片光複的疆土中,所剩的這些軍隊還遠遠不夠。

剛剛得到消息,紹興府陷落,池二憨增援紹興府的五千人已經被拖在平崗山,無法回援應天府了,而他留在杭州府的五千人,根本不能動。

當初留在杭州府的隻有六千新兵,加上池二憨帶去的五千人,也才一萬一千人,萬一多鐸挾攻破紹興府之勢渡江北上……這一萬一千人萬萬動不得。

吳爭這時才感覺到手中兵力的拘緊度,竟比清廷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之仁看著吳爭臉色陰晴轉換,沉聲道:“吳爭,不是本公依老賣老,銳意進取固然是好事,但任何事過猶不及,你此次北伐已經賺得盆滿缽滿,此時需要的不是進攻,而是整固。如果不能見好就收,恐怕對朝廷、對你自己都是一場災難。你可知道,你所光複的幾府之中,有多少清廷細作?你可知道,這幾府之中,你留下多少駐防軍隊?本公可以負責任地說,再不加以整肅,一旦亂起,便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