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仁怔怔地看著吳爭,他明白,接受這份重禮,就等於變相接受雙方為主從關係的條件。
他不甘心,可他知道,自己老了,這輩子恐怕已經沒有機會去超越吳爭。
既然如此,或許與吳爭站在一起,更符合自己的利益,至少目前,綜觀天下,已經沒有比吳爭更有實力的個人了。
王之仁的眼神閃爍不定,吳爭一直微笑地等著,沒有催促。
因為催促沒有必要,倒反而顯得小家子氣了。
王之仁突然道:“臨安伯誌向為何?”
吳爭正容道:“驅逐韃虜。”
“之後呢?”
“重建漢人江山!”
“大明呢?”
吳爭的眼神凝成了一根針,刺進了王之仁的眼珠子深處,“漢人之大明,是為,漢明!”
王之仁喟歎一聲,應道:“好。如你所願,本公願意為你再練一支水師。”
吳爭肅容起身,向王之仁鄭重長揖道:“多謝興國公成全。”
王之仁揮揮手道:“都是為了天下黎民,本公義不容辭。隻是你接下去,對平崗山監國和朝廷官員……如何安置?”
吳爭想了想,其實不用想,他早已想明白了,此時想,隻是一種姿態。
“我打算先拖上些日子,等局勢穩定一些,再將長平公主奉迎至應天府監國,如此一來可確保安全,二來你我行事可以不被掣肘。興國公意下如何?”
王之仁苦笑道:“我意下又能如何?隻是你能確保平崗山能擋住多鐸重兵圍剿嗎?要是多鐸攻破山寨,那局勢就會相當被動了。”
吳爭笑了,“山寨的防務,我是親自視察過的,地形險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加上如今一萬明軍鞏固防禦,隻要沒有人貪圖戰功,擅自令大軍出山與敵決戰,就算多鐸有十萬大軍圍剿,支撐上一年半載,也沒有問題。”
王之仁有些驚愕地問道:“山寨中有足夠的糧草軍械?”
“糧食有二十萬石以上,軍械不計其數。”
王之仁古怪地看著吳爭道:“你是早有此打算?”
吳爭卻正容道:“興國公誤會了,我絕無此打算。吳爭寧願此生都用不著平崗山寨,如果可以,我願意任何條件挽回張公維國性命。”
王之仁被吳爭這麼一說,也不勝唏噓起來,“張公真英雄也!之仁不及遠矣!”
吳爭的底氣來自於莫執念發了筆橫財,當然這筆橫財中,吳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置喙。
任何利益的瓜分和掠奪,離不開軍事的支撐。
這道理和“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而對這筆財富的利用問題,也一直在吳爭腦袋裏盤旋。
這筆財富用得好,就是自己實力的又一次飛升,可用不到刀刃上,反而深受其害。
來自後世的吳爭,具有這種簡單的經濟常識,自然清楚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