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奇怪之餘,讓醫工取來酒精,這才發現所謂的酒精,無非是米酒稍作提純。
加上糧食成本太大、效果又不太好,就難以在軍中、民間推廣開來。
吳爭微嚐一口,發現這度數最多也就三十度。
於是吳爭下令籌酒蒸餾。
這是個連吳爭都沒有把握的事,醫工也不知所謂。
但吳爭已經沒有辦法,與其眼睜睜地看著父親死去,不如冒險一試。
好在山寨中藥物不缺,醫生也不缺,什麼清毒丸、散熱貼、十全大補湯等等。
在交待了軍醫蒸餾方法之後,吳爭去了朱媺娖的“寢宮”。
其實不用朱媺娖提醒,吳爭都會去。
於公於私,這場述職都避不過去。
“臣臨安伯吳爭參見監國長平公主殿下。”
“臨安伯免禮。此次北伐,臨安伯勞苦功高,本宮已令兵部為臨安伯廣議功,不日便會有封賞頒下。”
“謝殿下,隻是此次北伐,非吳爭一人之功,若非興國公率水師鼎力相助,若非麾下將士舍身用命,怕是光複不了應天府。”
“本宮心裏明白,但凡此次參戰將士,朝廷絕不吝嗇封賞,臨安伯盡管放寬心便是。”
話說到此處,算是寒喧完了,再接下去,就要切入正題了。
朱媺娖道:“臨安伯此次光複應天府,應該明白應天府乃我朝南都,朝廷諸公皆有上書,欲遷都應天府。不知臨安伯意下如何?”
這事,吳爭其實在應天府時,就與王之仁有提及。
當時二人心知肚明地達成默契,那就是拖延朝廷北遷。
不單單是想要整固自己的勢力和實力。
最重要的是,朝廷中這幫重臣文人,對於武臣有著本能的排擠和壓製。
這不怪他們,是大明朝三百年的陋習。
況且,從私心上來說,不管是吳爭還是王之仁,都希望遷都越晚越好。
放一座大山在頭上,沒有人真心樂意。
何況是這麼一群視武人如虎狼的文人,資格老、閱曆深,吳爭和王之仁就想做點小動作,也很難逃過他們的眼睛去。
而吳爭所考慮的借口,無非就是平崗山與杭州之間的通道,被清軍截斷。
可現在,吳老爹病重,迫使吳爭不顧一切地南返。
既然來了,這事就避不過去,除非吳爭也安心待在平崗山寨,與群臣草木同朽。
如今朱媺娖開門見山地詢問,吳爭不得不正麵做出回應。
“回殿下話,朝廷遷至應天府,於公於私都是情理中事,吳爭自然是讚同的。隻是如今清軍圍困平崗山,想要突圍北進,恐怕不是易事,還須仔細斟酌、籌劃才是。”
朱媺娖淡淡道:“隻要臨安伯不反對就好,辦法總是能想出來的,事在人為嘛。”
吳爭一聽不對勁,趕忙解釋道:“吳爭豈敢反對,隻要殿下下令,吳爭絕無二話。”
“如此便好。”朱媺娖點點頭道,“應天府、蘇州府百姓可好?”
吳爭答道:“殿下有心了,臣代二府百姓謝過殿下關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