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錢翹恭熱淚盈眶。
吳爭突然開口道:“我帶你去應天府。”
不僅夏完淳不解,錢翹恭也愣了。
“隻要令叔還活著,就算拿我去換,我也絕不推辭!”吳爭平靜地說道。
……。
就在吳爭向夏完淳交待好防務,要出發去應天府的時候。
馬士英親自趕到丹徒,麵見吳爭。
他的來意非常複雜。
但僅一點,就讓吳爭萬分驚愕。
登基?!
是,吳爭與馬士英私下早訂有目標,終極目標就是登基為帝,可顯然,現在是不恰當的。
十府之地的皇帝?
還不如一個巡撫更合適吧?
而當馬士英說出另一番話時,吳爭立刻斷然拒絕!
當日陳子龍在殿上倡議擁立吳爭,得到除錢肅樂之外,所有朝臣的一致擁護。
可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吳爭必須為惠宗後裔,也就是說,吳爭在登基之前須先認祖歸宗。
其實陳子龍不是無的放矢,不管吳爭身份真假,隻要吳爭認祖歸宗,姓了朱,那麼就算吳爭是假的,那又如何?
史上皇帝沒有子嗣,過繼同宗室子弟繼承大位,不是沒有。
所以,隻要吳爭姓了朱,那歸入惠宗名下承嗣,也算是“正朔”了。
這同樣也是朝臣一致附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形勢緊迫,廣州三個皇帝無論是誰成了氣候,那就形成了南北相爭的必然。
慶泰朝想要占據大義,就得有皇帝,否則名不正言不順,如何抗衡南麵?
這是朝臣一致附議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還有別的原因,譬如吳爭現在權位已經賞無可賞,譬如吳爭手中的實力足以掀翻內閣,另起爐灶等等。
既然勢不可擋,不如順勢而為。
至少還能混個擁立之功不是?
可群臣的一致意見,卻被監國朱媺娖不置可否的態度,給暫時擱置了。
這不是吳爭一口拒絕的原因,而是朱媺娖提出了一個讓吳爭無法答應的荒誕條件。
當日朱媺娖退朝之後,留下了馬士英。
君臣進行了一席開門見山的詳談。
朱媺娖沒有隱瞞,將吳爭、吳小妹身份對調之事,一五一十地對馬士英說了一遍。
然後問道:“馬相一直追隨鎮國公,說來也不是外人,本宮想問問,你以為,此事可行嗎?”
饒是馬士英見慣了宮廷、朝堂詭異之事,也被朱媺娖的話驚得張大了嘴,久久無法合攏。
朱媺娖的做法何等瘋狂、荒謬!
古有狸貓換太子的傳說,可如今李代桃僵,絕不讓古人。
如此一來,就算大明複興,怕也不是原來那個大明了,連皇帝都不是朱氏後人了,這天下還叫明嗎?
不過屁股決定立場,立場不同,看法就會南轅北轍。
馬士英現在的屁股坐在吳爭這邊,立場自然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