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這個方麵來說,博洛的判斷,可以說是正確的,至少是有道理的。
麵對如此龐大的潰兵,最好的方法,就是收縮兵力,捏成拳頭,然後等有利時機,再峙機而動。
八千清軍,對任何一個戰場而言,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況且博洛手中還有這麼一座經過修繕的堅城,雖然不高,但結實。
如果博洛麵對的是忠貞營,那麼,就算忠貞營十二萬大軍齊至,恐怕在一、二個月之內,也難以攻克上饒城。
可惜啊,博洛是怎麼也想不到,來得不是忠貞營,而是北伐軍,他即將要直麵麵對的是,吳爭剛剛訓練裝備出來的火槍營,不,這已經不是普通的火槍營,而是火器營,因為這支火槍營裝備了新量產的四九式迫擊炮(改良虎蹲炮),已經裝備至小隊(班)一級。
……。
五日之後。
依舊是征南大將軍博洛的臨時行轅。
“稟大將軍,忠貞營西路約萬人大軍已突入廣信府地界,眼下在神前街(貴溪以北百多裏)。”
“稟大將軍,忠貞營東路約三千人已過懷玉山,正向南入廣信府地界,其身後至少有二萬大軍跟隨。”
“明軍現在的位置在什麼地方?”
“回大將軍,明軍一路約一萬人,由義興朝京衛都指揮使廖仲平率領,分別囤於承天府和襄陽府。另一路也是一萬人,由義興朝太平府建陽衛指揮使夏完淳率領,分別囤於武昌、漢陽兩府。第三路約一萬人,是義興朝大將軍府轄下金山衛,正從鄱陽南下追擊忠貞營。”
“吳爭在哪?”
“在武昌府。據信使講,吳爭幾乎每天都在城中宴請鄉紳,收攏人心。”
“這麼說來,明軍主力根本沒有南下,隻是金山衛在驅趕忠貞營向南?”
“是。”
博洛的眉頭聚攏起來,這吳爭未免也太狠、太下作了吧?
看來自己之前判斷的沒錯,吳爭就是想禍水南引,否則,為何北麵二萬大軍駐兵不動,僅派一萬人追擊?
之前還可以解釋為擔心忠貞營向北潰退,可現在忠貞營幾乎全部南下,明軍再守著北麵,有屁用?
於是,博洛對自己的判斷,更堅定了信心。
可問題是,如果放任忠貞營竄入廣信府,勢必造成一片混亂。
博洛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府治混亂。
來回走了幾步,他霍地回頭看著地圖,問道:“你說忠貞營三千人已經越過懷玉山?”
“是。”
博洛點了點地圖,“從懷玉山至鄭家坊和從上饒至鄭家坊距離差不了多少,我軍騎兵勢必更快。傳本帥令,以三千騎兵,急行軍至鄭家坊埋伏,打忠貞營潰兵一個伏擊。殲滅他們,從而逼迫後續忠貞營潰兵改變撤退方向,往西進入浙西……嗬嗬,吳爭,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可以禍水南引,本帥自然也能東引。”
“遵命。”
……。
上饒至鄭家坊七、八十裏路。
騎兵,半個時辰就能到。
自然用在忠貞營到來之前,從容埋伏。
鄭家坊隻是個上饒以北的小鎮,原本有四、五百戶,二千人口,可現在,戶數倒沒少多少,人口卻不足千人,青壯死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