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章 第3章(3 / 3)

社稷巨變,市井看上去神色都很匆忙,麵對這些形色匆匆的人們,他們不由的想不知道會不會也是有些跟他們是一樣的處境。

這一路上夏雲遏始終都是拉著她的手不曾放開,他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這是裏京城大概有一百五十公裏的行程,也是楚國被眾人熟知的景陽鎮,父親生前曾帶我一起來過這裏,這裏經濟相對比較發達,可想而知這裏無疑現在也會成為宴國炙手可熱的地盤。”夏雲遏對身邊茫然的沈蓮衣說道。

夏雲遏望著眼前的景象說起這話的時候,語氣裏充滿了遺憾。

歲月徒轉,蒼海滄田,在江山的轉和更迭中,之前的繁華景象早已岑寂。

此時的他為楚國沒有保衛好自己的國土而痛心。

他們朝四下張望,想要從中發現出一些對自己有用的線索,可是人雖多,大多數的人都是操著一口外地口音,顯然這是一些跟自己一樣逃亡到這裏的人。

正在這時,一個花甲老翁隻顧低頭慌忙趕路,當頭便撞在了夏雲遏的身上。隨身的物品掉落了一地。

夏雲遏急忙彎下身來幫他撿起。

將撿起來的東西遞交給老翁,老翁非常客氣地鞠躬向他道謝。

聽老翁的語氣也不像是景陽鎮的人,夏雲遏看他老人家為人比較祥和,便對他問道:“老人家,請問人們為何如此慌忙地趕路?是要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少俠你是有所不知,我們之所以不遠千裏往京城趕來,隻因聽聞楚國被宴國攻打,楚國國王駕崩的消息之後,一些土匪山賊趁機作亂,乘機敲詐勒索,逼得民戶傾家蕩產,更有甚者的人家賣兒賣女到處逃難。地方官府差役也隻顧自身安危,最終也是百姓遭殃最重啊,無奈,聽說離京城近一點兒會更安全,雖然如今已是宴國的天下,對於我們這些隻為活命的階層貧民,他們還不至於耐我們如何。”

老翁滿臉心酸地說著自己艱辛逃亡的緣由,讓夏雲遏與沈蓮衣聽後心酸之情不由升起。

從夏雲遏手中接過自己的東西,老翁又好心地對他們說道:“剛才聽聞後方有宴國兵卒朝這邊趕來,好多人都說是對難民進行搶掠,聽口音你們也是外鄉人吧,依我看你們也趕快隨人們一起跑吧……。”

說完,老翁又開始了他的逃亡堅程。

望著老翁遠去的背影,夏雲遏喃喃自語,戰爭已經結束,宴國也如願統一了楚國,現如今楚國上下任由宴國□□,這何時才可以真正天下太平?

慌亂的人群中突然過來幾個騎著駿馬的士兵。

“傳宴國國王口諭,凡楚國之人均下跪領旨,如有不從者均格殺勿論。”

其中騎馬領頭的一個人將馬停在人群當中大聲對落難的人們說道。

“奉造作局,以平百姓怨氣,收拾民心,即日起楚國上下均是宴國臣子,如今天下均屬宴國,凡是家園已破者可在宴國國土之上隨意重新治理家園,從今以後宴國實施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取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

傳口諭者,放眼看了看跪滿街頭的楚國人民,又接著說道:“你們還不趕快謝恩領旨,等下我等會將這告示貼於民間,好讓你們領會我們宴國國王的龍恩浩蕩。”

…………

“宴王龍恩浩蕩,宴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一陣陣的謝恩聲中,幾匹駿馬疾馳而去,揚起繚繞的塵土飛揚……。

隨即,所有的人們都歡呼雀躍起來。

“終於不用在逃了……終於可以不用在逃了……”眾人皆歡呼道。

那是一種撥開雲霧見日出的心情。

雖然此時的人們都是一無所有,但是,至少不用在顛沛流離下去了。

今後,也就意味著,在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土地上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便可以平穩安定地度日了。

夏雲遏心想,接下來宴王定會在楚國各地培植黨羽,鞏固自己的江山社稷。

這樣,即是實起到了平息民怨,挽回人心的作用,童貫到了楚國前線後,如果不是迅速采取這一爭取民心的措施,他要平定楚國起義,那是相當困難的。

由此可見,宴王也是一個經略的治國佳才。

經過再三考量,最終他們選在了這個物資富強,依山傍水的景陽鎮駐足下去,但願未來的日子可以陽和啟蟄。

如此國難當頭,對於這些黎民百姓來說,天下是誰的並不重要,天高皇帝遠,換做誰做皇帝誰當家跟自己都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