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四章 蠢蠢欲動(1 / 2)

在崇禎的旨意之下,李邦華五人對各部軍隊,進行快速的調配。

第二天,孫傳庭,楊嗣昌,袁可立相繼離京。

孫承宗與李邦華,仍舊在對宣鎮, 薊鎮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布防,確保萬無一失。

在朝廷這邊迅速動作的時候,錦衣衛對九邊進行了更嚴密的監視,防控,保證一隻蒼蠅都飛不出去。

十一月底,黃台吉與蒙古各部會盟, 集合大軍, 進一步向著明朝朝臣邊境開去。

但行軍並不是那麼順利,寒冬臘月,又是一場大冒險,並且還迷路了兩次。初登汗位,又經曆寧錦之敗的黃台吉,威望還沒有那麼高。

大貝勒代善,二貝勒莽古爾泰都有撤兵的意思,在軍中引起了很多的震動,迫使大軍不得不停下來。

建虜有‘八旗議政’的規矩,八旗旗主在黃台吉的大帳裏,舉行了投票,黃台吉以‘六比二’的大比分勝出,大軍繼續南下。

隨著不斷靠近明朝長城,在蒙古科爾沁部的建議下, 建虜分兵三路, 加速推進,似乎在追回浪費的時間。

與此同時,明朝的動作已經無法再掩飾了,薊鎮軍民退出關口, 進行了大規模的堅壁清野。

各處兵馬早已經到了指定位置,嚴陣以待。

遵化城。

並不大的遵化城,聚集了眾多大人物,兵部尚書李邦華,遵義巡撫,保定巡撫,以及楊嗣昌,外加薊鎮總督閻鳴泰等等。

調集了眾多的兵馬,加上薊鎮的一萬人,總數達到了六萬!

遵化大衙,遵化巡撫王元雅神色從容,鎮定自若,看著李邦華笑著道:“堂官,現在城內兵精糧足,又有破虜炮,建虜敢來,必叫他好看!”

楊嗣昌沒有說話, 他心裏對這次安排還是有些不同想法的。

即便是京畿外不遠,這樣的布置, 也過於保守。

戰略上是沒有錯的,隻是,他心裏不認同這樣的戰術,他認為,完全可以大膽一點,采取更為靈活的戰法。

但既然崇禎首肯,他就沒有說出口。

這時,薊鎮總督閻鳴泰,看著李邦華,陪著笑道:“堂官,您看,這裏有您親自坐鎮,下官是否去可以薊州?薊州背靠京城,事關重大,下官想要親自坐守。”

李邦華麵無表情的看向他,道:“閻總督,你就留在這裏,哪也不要去,什麼人都不要見,更不要亂說話。”

閻鳴泰臉色驟變,沉色道:“李堂官,這是什麼意思?你在懷疑我?”

楊嗣昌,王元雅等齊齊的看向閻鳴泰,雖然沒有什麼情緒露出,但又那麼清楚的告訴所有人,他們就是懷疑閻鳴泰!

閻鳴泰見狀,心頭怒急,冷聲道:“李堂官,你別忘了,上次插漢兒入侵,還是我擊退的,我有大功於朝廷!”

李邦華臉角冷硬如鐵,道:“你真的以為,你棄城逃跑沒人知道?兵部彈劾你的奏本,足足有三十多本,人證物證齊全!大戰在即,本官沒空跟你細算,若是你肆意妄為,本官直接斬了你!”

閻鳴泰見李邦華說的這般赤裸,沒有給他留下半點餘地,又瞥了眼桌上的尚方寶劍,神色陰沉的難看,硬是一句話說不出來。

李邦華見他不吭聲了,冷哼道:“帶下去,看管起來!”

當即有士兵進來,將閻鳴泰圍了起來。

閻鳴泰很想硬氣的撂下幾句狠話,但最終沒有說出口,被士兵給帶了下去。

礙眼的走了,李邦華才定神,看向王元雅,楊嗣昌等人,道:“錦衣衛與偵騎那邊,有什麼回報嗎?”

王元雅連忙道:“回堂官,還是昨天的,建虜大軍已經逼近了,預計,最遲今晚就能到,明天中午,可能就會到遵化城。”

李邦華神色沉吟,想著一係列的部署,道:“三屯營撤走了嗎?”

王元雅道:“都撤走了,三屯營總兵朱國彥已經到薊州了。”

李邦華看向楊嗣昌,道:“你一直欲言又止,有什麼想說的?”

楊嗣昌沒有遲疑,抬起手,道:“堂官,下官認為,雖然薊州,遵化,遷安,連成一線,又在建虜的必經之路上,但這種情形,酷似遼東,防守有餘,反擊不足。建虜此次入塞,膽大包天,離京畿咫尺之遙,若是不能大敗建虜,國威受損,軍民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