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十七章 師徒一心同去同歸(1 / 3)

花醉怔怔的看著異父異母的親長兄躺在地上沒了動靜,當即便覺得天塌地陷一般。他的父親是墨序的繼父,母親是墨序的繼母,墨序的生母何氏,一個略有幾分姿色的風雨鎮鎮民,在二十年前與墨序的生父,雁門關守關官兵剩下了墨序。

奈何,墨序生父於一次夷狄入侵中壯烈犧牲,留下何氏民女與不足半歲的兒子,何氏婦道人家,為養活老母與幼兒,無奈轉嫁同鎮秀才,也就是花醉的生父。此後何氏鬱鬱寡歡,時隔一年後撒手人寰,此時正值花秀才由鄉貢入京應試,成為了一名舉人老爺,便娶了同鎮富商的女兒,蔣氏。

蔣氏善妒,婚後一年不到,便給花舉人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花醉。自那以後便屢屢給墨序使些小絆子,不是忘記交束脩,就是買新物件時忘了買墨序那份。

久而久之,墨序也察覺到蔣氏對自己的不滿,終於在某日下午出遊時,被“走失”了。墨序走失後,花舉人也曾四處找尋,畢竟好幾年相處,說沒有感情那是假的,可遍尋了幾天,也沒個著落,便也絕了心思。

闔家上下自此,絕口不提有關大少爺的事,日久天長的,周圍鄰裏除了少數年長的人,再也無人知曉墨序的存在,那些許知曉的,也不會在舉人老爺麵前自討沒趣,唯有花醉,還記得自己曾有個疼愛自己的兄長。

二人再次相遇,已經是差不多是墨序“走失”十年後了,花醉隨父花舉人來到揚州訪友,恰逢威名赫赫的藏劍山莊舉辦第五屆名劍大會,花舉人父子二人與花舉人的好友前去觀禮,大會上見著了素有俠名的純陽宮弟子,墨序。

要說花醉是怎麼認出子家長兄的,是在一局比鬥之後,對手劃破了墨序的衣袍,從裏麵掉出了一塊通體黑色的木質小令牌,上麵雕著一個鍾鼎文的墨字。

花醉不會認錯,那是兄長最為寶貝的東西,也是兄長生父唯一留給他的,花醉記得,隻有自己裝哭時,兄長才會拿出來哄自己玩兒。

花醉隱藏身份接近了兄長,因為逐漸長大的他,也明了了母親對兄長做的那些過分的刁難,心中十分懼怕兄長抗拒自己。

二人皆是少年,有一方又可以討好,自是交談甚歡,墨序隻覺得意氣相投,恨不得當場結為異性兄弟。好在無父無母的墨序,還有一個師父,師父不在身邊,以師為母的墨序自然是要先行回返師門,稟報師父一聲。

一段時間相處下來,花醉從墨序口中知道了武學,知道了名門大派,也知道了俠義江湖。他終於在少年人的叛逆中,忤逆了父親,苦苦央求之下,父親終於應允將他送往萬花穀學藝,好歹萬花穀也教識文斷字,若是中不得功名,也能學門手藝養家糊口。

以後便是俗套的故事,俗套的在某次收信寫信時,花醉被墨序發現了真實身份,自此二人關係陷入了僵局,花醉也就隻能在酒肆閑談,評書人嘴裏聽到兄長的名字了。

【如今,這一回相見,怕也是最後一次相見了吧。】

這邊的花醉還在悲秋傷春,那頭的墨序已經在人生走馬燈了。

伴隨著行刑官的一句用刑,墨序隻覺得人生的點點滴滴,一幕幕都在眼中浮現,隨著一聲:“我怕我一轉身,連你也不見了。”

墨序原本灰暗的人生軌跡,從與她相遇,開始有了色彩。

記得那時墨序六歲不到,剛在街頭流浪了小半年,幸得再來鎮的丐幫弟子救助,才適應了這每天吃了上頓找下頓的日子。也幸虧墨序還年幼,周圍的百姓見他瘦瘦小小的,也常施舍他些吃食,甚至有些好心的老爺爺老奶奶,可以多做些吃的,留他下來吃個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