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七十三章chapter73(1 / 2)

謝珣親自選出來了樣卷,諸位大臣又都是人精。殿試結束,原本需要兩天才能改完的卷,讀卷官和內閣困在東閣僅用了一個通宵就選出了十份,送到了謝珣的桌上做最後定奪。

無他,一百個貢士,歌功頌德者大半,隻占一邊者二十,剩下的人裏麵,大膽涵蓋了兩者並且詞藻遣句還算拔尖的就那麼幾位,找出十份來都是勉強為之。

翌日一早,謝珣在明正宮召見了他的老師徐首輔,將那日他在東閣畫圈的樣卷和另兩份一並遞過去,“老師以為,這三份誰當魁首為好?”

徐首輔參與了閱卷全程,掃一眼便知三份考卷的情況,點了中間一份說:“此卷行書文體嚴謹客正,批判得當,可為狀元之選。皇上您選的樣卷雖好,微臣總覺得言辭有些過於激進,授予探花為宜。”

謝珣輕笑:“老師難道不覺,這激進的文風頗有老師當年的風範嗎?要不是知道老師您已經多年不開席,朕還以為老師您又得了愛徒呢!”

“微臣惶恐。”

謝珣沒扶跪在地上的首輔,他招手去了覆在上麵的名帖。

他倒要看看這激進的文風出自何人之手。

“陸茗瑞?”謝珣擰眉,驚詫出聲,覺得此名分外眼熟。

他看向站在旁邊伺候的小順子,後者忙解釋道:“忠勇侯。”

徐首輔跟著心裏也是一驚,陸茗瑞他是有印象的,當年他還在上書房教書,陸茗瑞年紀不大,但是悟性極佳,聰明伶俐,是個可塑之才。後來陸父出事自裁,陸茗瑞自此退出了上書房,他還好一陣可惜。

忠勇侯一家連過年都不許入皇宮參與眾臣朝賀,久而久之,連謝珣自己都淡忘了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賞識的有誌之輩會是當年勁敵黨羽之子,一時間神色有些微妙。

君臣二人靜默無聲,半晌,謝珣起身將徐首輔扶了起來:“是朕錯怪老師了。就依老師之言,不強求擢為狀元,定為探花,不,傳臚吧。”

謝珣盤算著,陸茗瑞身為罪臣之子,即便當年尚幼,未與其父參與奪嫡,前三甲的擔子始終還是擔不得的。

時隔多年,謝珣早就不再忌憚像陸茗瑞這種無名小卒,他隻是好奇,先前一直默默無聞,怎會突然想起參加科舉一事?

他連夜宣了陸茗瑞進宮。

陸茗瑞自接到聖諭的那一刻起,懸著的心才落到了實處,他賭對了。

殿試那題不是二選一,而是內外兼得,謝珣之所以那麼問,就是想看看有沒有人是真的不畏強權,敢於諫言。謝珣登基十五年,走到今天,尤其是邊關正在起戰事的今天,絕對不是想要匡扶內政的臣子。

陸茗瑞清清楚楚地記得當年還是太子的謝珣與首輔當堂駁論《魚我所欲也》,所有人都信了首輔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隻有謝珣說“欲為皇者,治國道,要麼兼生,要麼兼死,絕無性命仁義取其一,還能立世之可能。無命,無福消受仁義之益處,空得諡號;無仁,百官怨憤,民情哀落,無命坐穩金鑾寶座。孤不選,孤皆所得。”

所以陸茗瑞才大膽地開頭就點明兩者都選的用意並早早離場,隻有這樣,卷子才有可能被謝珣親自看到。不然,要是讀卷官和內閣依照題本意來評判,陸茗瑞是徹頭徹尾地跑題了。

他當時想著,反正都進了這一百名,再不濟也能是個同進士出身,不如放手一搏,引得皇上注意,徹底翻盤。

幸好,他賭對了。

謝珣並非昏君,他雖有時色令智昏,大抵還是個明事理的君主,當年陸父一事敗露,謝珣沒有對無辜的謝珣痛下殺手,足可以見得。

那他何不利用這個昔日同窗的情誼,徹底地讓侯府擺脫權貴邊緣的陰影,揚眉吐氣。

對於皇上問他為何突然參與恩科的問題,陸茗瑞早有準備,他信誓旦旦地說:“食君之祿,為君分憂,微臣不想一輩子隻拿著爵位俸祿卻不能做忠君之事,微臣不甘。”

“好一個不甘!”謝珣扺掌大笑,他年紀漸長,就喜歡不兜圈子的人,痛快。

“那你在策論中所說的生財商貿之事,可是信口雌黃,憑空捏造,慣說些好話讓朕開心?”謝珣斂了神色,身體略微前傾,坐在高台之上睥睨著陸茗瑞。

“微臣不敢。”陸茗瑞俯首帖耳,無不順服。

謝珣派人查了陸茗瑞襲爵後的一切經曆,發現他常去女人堆裏過活,隻認真準備了三月初次參加會試就考取了第二十名,殿試又是第一個交卷,是個厲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