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2滿江紅遊學(1 / 3)

第二天,吃過早飯後,孟繁英和張天嬌要一起去中國最知名學府。

有位省師大的師兄在那裏讀博士,要去拜訪一下,順便到其圖書館查些資料。

孟繁英對這知名學府還是有一點盲目崇拜的。

盡管孟繁英身上的盲目崇拜已經越來越少了。

僅憑一些外在的東西,就油然而生一種崇拜,這就是盲目崇拜了。

在小學時,幾乎對所有的老師都盲目崇拜,上了初中對少數老師不再盲目崇拜了,上了高中對多數老師都不再盲目崇拜了。

師範大學畢業後,一轉身,發現無論什麼樣的同學都去當老師了,對老師的盲目崇拜幾乎沒有了,但對大學裏花白頭發的老教授,還是會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碩士研究生快畢業了,也把對老教授的盲目崇拜讀沒了,隻剩下對老師的為人與學識進行評估了,也有佩服,但那是被高尚的人格或深刻的見解所折服,而不是盲目崇拜。

但麵對這古色古香的全國知名學府,這畢竟是自己也曾向往過的地方。

不能以高中時少不更事,或者農村學習條件不行,或者自己沒認真學為借口,也許認真學了,也未必能考上。

不了解,就還保持了一些神秘感。有了神秘感,就會有些盲目崇拜。

但知名學府的門可不是好進的,有武警站崗,必須要有出入證才能放行。

沒辦法,隻好給那位師兄打電話,好容易才聯係上,師兄請保安聽電話,誰料保安根本不予理睬,說他們隻聽處長電話,沒有出入證,就不能進校門,毫無商量餘地。

最後,還是師兄親自過來,出示證件,三個人都進行了登記,武警才確認放行。

孟繁英的感覺很不好,很少抱怨的他終於沒忍住:

“進出的自由都沒有,更何談什麼‘開放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氛圍?幾乎所有專製的管理者都要選擇封閉的環境來束縛人的思想!”

張天嬌倒好像習慣了,並不感覺奇怪。這所知名學府就是張天嬌的哥哥張天強就讀的大學,張天嬌讀高中時就已經來過兩次,對這裏並無好感,也不奇怪。

張天嬌勸慰道:

“這裏沒有世界一流大學的實力,但有世界一流的脾氣。”

“高中時,我也是帶著仰慕的神情和朝聖的心態而來的,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你還以為這裏是那個‘思想碰撞、開放自由、關心社會、大師雲集、甚至是一個圖書管理員都眾人皆知的知名學府啊?”

“她的大門早已從精神層麵對社會關閉了,形式上的大門關不關都是無所謂的!這裏的很多學生分數高、智商高、自以為眼界也高!他們隻關心自己能不能出國、能不能讀研、能不能找到好工作。”

“這裏的老師中,也找不到幾個大師了,敢講真話的人都沒幾個,就更別提什麼思想碰撞了。”

孟繁英倒有幾分吃驚:

“天嬌,你平時很少談論國事的,沒想到你的見解這樣深刻!”

“說得也是,我倒是覺得‘亂世出英雄,出大師,出思想家,盛世出能臣巧匠’。時代不一樣了,我們還是不喜歡亂世的,誰願意國破家亡、親人流離失所,苦苦探尋救國存亡之路呢?”

“‘一將功成萬骨枯’啊!身在盛世,想提著腦袋幹革命成為英雄,或者橫而不流成為大師,機會幾乎是沒有的。”

“亂世才有思想的交鋒,盛世都是要統一思想的。”

“自由都是相對的,能在自我實現的基礎上,為家人、為親人、為家鄉、為國家做點貢獻也就行了。”

張天嬌:“就喜歡你的踏實勁和敢作敢為,就比我大哥的那種高傲勁和好高務遠,更讓人傾心放心。”

難進的大門,也阻斷了孟繁英想讀博士的心思。

本來還想到這所知名學府或者到中科院去攻讀博士學位。

但從已在這兩個院校就讀博士的師兄那裏了解到的情況,讓孟繁英那原本不太強烈的想法幾乎胎死腹中了。

教師的學霸學閥作風,官學間的爭鬥,人際關係的近親繁殖,爭取科研課題的幕後故事,讓已經基本了解科研內幕的孟繁英產生了厭倦的感覺。

以要讀博士的名義拜訪了幾位名師,沒有多少深入交談,多是介紹基本情況,談談學術進展,沒感覺到有超越陶先生的大師級人物。

如果讀博士,也隻是為了一張文憑,以及持有那張文憑所能登陸的平台。

整個國家的科研體製都是行政化的,自己如果還存有科研和學術的幻想,那也太幼稚可笑了。

再加上家裏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盡管父母一再表示“學到哪裏,就貢到哪裏”,但已經是二十六、七的大小夥子了,不能為父母做貢獻,如果再花家裏錢,那也是夠丟臉的了。

就此,孟繁英的博士夢醒了,學術生涯基本上劃上了句號。

放棄了讀博士的想法,訪學就變得輕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