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2滿江紅遊學(3 / 3)

盡管多方呼籲,要走可持續發展的路,不要總是亡羊補牢,先汙染後治理、先砍光用光、吃盡子孫飯,再回頭治理,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很多時候是不可逆轉的。

孟繁英沒好意思參與幾位地理學教授的討論,但心裏知道:

先汙染後治理,這是必然的!

不死一些人,不付出血的代價,官員不重視,民眾也不當回事。

古今中外都是如此的。

因為這是在和人類那貪婪自私的本性做鬥爭,沒有巨大的力量或者血的教訓,不受到真正的威脅,是打不贏這場戰爭的。

很少有人會為那虛無縹緲的將來,為那不曾謀麵的子孫後代,而主動犧牲自己的眼前利益。這隻有依靠宗教的力量才能辦得到。

扁鵲三兄弟的故事最能說明問題了:

扁鵲的大哥“未有形而除之”,是不會得到大家認可的。隻有像扁鵲那樣,在病人痛苦萬分,家屬心急如焚之時,該出手時再出手,並且手到病除,才能被奉為神醫。

在回成都的路上,中途還繞行了龍門山,特意去考察一下這道四川盆地與川西高原的天然界線。

這個在地質學上著名的龍門山斷層,地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屬中國南北地震帶中的川滇地震帶部分。

龍門山斷層屬於逆斷層,因此當地形成了較高一側淩空突起,懸於較低一側之上的獨特景觀。有著典型的推覆構造帶,分布著眾多的飛來峰。

地質學教授們一路考察下來,都很擔心:

在這個地震帶上,一旦發生地震,後果不堪設想。

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濫建水電站帶來的生態破壞,到時候都會找上門來。

地震本身的危害還不是最主要的,由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更可怕,滑坡、泥石流等,阻斷交通,斷水斷電,讓救援無法進行,造成的傷亡才更可怕。

這些擔心不幸被後來汶川的“五一二”大地震所驗證。

很多時候都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

可惜的是,經曆了巨大痛苦,還是很少有人深究原因,亡羊補牢。

一路考察過來,讓孟繁英陡增了一些憂國憂民的情愫。

然而,國不知,民不解,最終還是要靠時間來解決。

到成都後,曲老師自己乘飛機回望海了。孟繁英和張天嬌一起又在成都逗留了兩天。

登了峨嵋山,看了樂山大佛、遊了武候祠,看了那幅著名的對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喜歡對聯的張天嬌駐足良久,反複品味。

訪學,可以畫上圓滿的句號了。

孟繁英和張天嬌一起經受住了旅行的考驗。在一起,居然變成了一種相互依賴的習慣。

輕鬆自如、不累人、不費神、不刻意。

讀得懂眼神、猜得透心意、盼得到驚喜。

不想讓最後回望海的路變得枯燥乏味,兩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乘飛機。

張天嬌是因為家境比較好,有底氣;孟繁英則是心痛張天嬌,不想讓她的旅途過於疲勞,好在,機票可以從水資源的課題經費中報銷。

有閑、有錢、有心情;

不就業、不升學、不升職;

無煩憂、無壓力、無目標;

孟繁英好像又回到了少年時,沒有被那個來自英語的“馬尾巴情節”所攪擾之前的美好時代。

少不更事,尚不覺童年美好。

但此刻的孟繁英,有了很多經曆的孟繁英,深知這段時光的美好。

訪學,也確實是孟繁英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訪學前,是自討苦吃,奮鬥不息的求學路。

訪學後,是勾心鬥角、底線掙紮的官商路。

這麼美好的訪學,孟繁英再次調動了心情和才氣,填詞一首,以之紀念:

滿江紅?遊學

山河走遍,萬裏路、相伴遊學。

去學府、遍訪名師,資料補缺。

登長城天際遼闊,遊故宮舊事煙滅。

穿三峽、看驚濤拍岸,山如削。

嘉陵急,蜀道難。岷江險,峨嵋月。

專業看美景,愈加真切。

九寨藍海瀑布絕,黃龍彩池高山雪。

願今生、攜手與子行,兩相悅。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