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 神女(1 / 2)

近來京中小兒中盛行一首歌謠,據說是由當朝欽天監監正夜觀天象所作,大概意思就是上天憐惜蒼生受洪澇之苦,因而派遣了一位神女下凡治理水患。不過神女在人間並沒有憑借,需得附身人間純潔少女的軀殼才能行走。

時任欽天監監正的是趙拾泉,字奉實,桐城鳳河縣人士,今年三十有五,說來他出身不高,連寒門都算不上,家中隻靠著一畝三分地過活,母親早逝,父親不過是個落魄秀才,趙拾泉家境貧寒至此,卻因長於推演而平步青雲,如今官職雖然隻是五品,朝堂之上,卻是連一品大員都不敢對他加以妄議,唯恐惹了官家不悅。

關於此人,街市上也流傳有許多真假難辨的傳說。據橋底下說書的老頭兒講,多年前,這趙拾泉是推準了好幾次災禍,並且在不信鬼神的皇帝麵前,憑空將一個空糧倉塞滿稻米,因而得了皇帝信任,將這位原本生活困窘的年輕人提為欽天監監正,又在城外小重山建了百尺之高的司天台,供他在那兒推算。

後來這位監正也不負所托,修訂了原本的曆法,使其更為準確,又接連推演算準了好幾次天災人禍,因而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權貴眼中,都儼然成了當朝天師。他斬釘截鐵確定的東西,自然人人都以為是將要發生的事情。

由趙拾泉編寫的民謠散開之後,耳朵靈敏的貴婦們除了討論流行的服飾以及兒孫外,在遊園宴飲時就又新加了一項話題:那位神女究竟是借的哪個孩子的軀體?

不過說來說去,也是沒個結論,終究沒人見過天上的仙子長什麼樣,更不知仙子借了人的軀殼,展現出來將會有怎樣的不同。

這一日,又有人辦了宴席,推杯換盞間,雖是果酒,眾位女眷也都有些醉意了,紛紛起身向主人告辭。話未說完,忽聞一陣笛聲傳來,那聲音飄渺輕靈,似乎是從雲上傳來的,令尚在酒醉之中的人神思愈加恍惚了。

笛音空濛,又有一道略略低沉的塤聲,不知何時融了進來,聲調嗚咽悲愴。雖然四周建築精巧華貴,各色花朵繁盛燦爛,頭頂一頂月亮也清明圓滿,笛與塤合起來的聲音卻叫人心中平白惆悵起來,想起勝景短暫,想起生離死別。

眾人過慣了紙醉金迷的日子,頭一遭聽得這天籟,回過神來時,才發覺身邊之人都已經是滿麵的淚了。

莫非這主人府上來了兩位超凡脫俗的樂伎?不過問起來,主人卻也是一副疑惑的樣子,顯然是並不知情。

談話間,忽然有一男一女緩步而來。那二人皆身穿衣帶飄拂的素衣,膚色雪白,容貌極美,實非凡人之姿。

二人自稱是伺候在神女身邊的童男童女,此次隨神女而來,如今災禍已去,他們也該回天上複命去了。這些日子神女借了府上千金女兒身軀一用,多有打擾,他們特地合奏《碎雪瓊玉》一曲,聊表謝意。

說罷,便化作一陣青煙,齊齊消散了。

女眷們平日吃齋念佛的也不在少數,但大都是跟著家中婆母長輩,嘴上念叨幾句罷了,哪裏會真把這些放在心上。今次親眼所見,卻也不能不信這世上真有神仙一說。

一轉眼看到辦宴席的主人,各人心中又泛起了漣漪。

“這樣說來,神女此次借的就是英國公府裏的那個小孩兒了了?”

“哼,誰知道會不會是梁夫人弄得什麼把戲呢?這位梁夫人可真是會使手段得很,沒見英國公偌大的後院裏,被料理得隻有她一位正妻,連個妾室都沒有麼?”

“一碼歸一碼,那兩個仙人都是實實在在出現,我們親眼所見了的。她再厲害,還能厲害到操控神仙嗎?”

如此的流言雖有,卻也並不算多,梁徐氏自是無所謂的,自她和夫君成婚後,京中說她是善妒悍婦的話就流傳甚廣,年輕時她聽到了還會憤懣,如今卻隻覺得這些嚼舌根的可笑了。不過這些塞滿了別人家長裏短的嘴巴們也未必時刻都不討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