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賈母想到一塊兒去了。
如今寧國府的尤氏是個填房,又是小門小戶出生,處理賈氏族中大事時,很多時候都是拿到榮國府來找賈母與王夫人商議,安排夫子之事關係到賈氏族學的發展,最終還是交到了王夫人那裏。
賈琅跑到王夫人那裏時,恰好看到李紈挺著大肚子在跟前伺候,連忙行了個禮,李紈則是連忙讓他起身。
王夫人這裏正為夫子之事發愁,她隻是內宅婦人,上哪兒去找那種年輕有學識還能管得住人的夫子,就打算讓人去書房請了賈政,讓他幫襯著安排一下。
幸好賈琅來得及時,連忙攔阻下來,賈琅可不信他家老爺的選人標準,關是看他家老爺門下的幕僚文士就知道了,差不多都是愛好風花雪月的文人騷客,他真怕賈政直接讓自己的門客去接手族學,那就更是誤人子弟。
賈琅目光一轉,就看到立在一旁嫻靜文雅的李紈,心裏有了想法。
“太太何不讓嫂子幫襯些?聽聞嫂子娘家是詩書傳家,想必有不少讀書厲害的族人,許是能找到個合適的……”
李紈沒想到寶玉會開口提到自己,不由抬頭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她能嫁進榮國府這樣高門大族,丈夫又是上進會讀書的,可謂是一門好親事。唯一的煩惱就是婆婆不太喜歡自己,既看不上自己的娘家,又覺得先前之事自己沒將丈夫照顧好。
若是她真的能將這件事接下來辦好,說不準能扭轉太太對她的看法。
王夫人若有所思,她先前還真沒想到自己這個兒媳,不過寶玉這話說得有理,李家雖然比不得他們富貴,但是子弟確實都會讀書。賈家族學在族中也是有些名望,與其便宜旁人,還不如交給兒媳,若是辦得好,將來這福惠還是報到珠兒和她孫子身上。
王夫人看了李紈一眼,提點道,“那這事交給你,你可別讓我失望。”
李紈連忙道,“太太放心,我回去就給父親修書一封,讓他在族裏尋摸上進能幹的子弟來。”
其實李紈心裏已經有個不錯的人選,那人是她族弟李景譽,單論學識可能不在賈珠之下,卻是沒有賈珠這般好命,不僅家境貧苦,還年幼喪父,全靠寡母拉扯長大。
不過這李景譽雖才情能幹不錯,卻有幾分傲氣,李紈覺得還是要先修書給自己父親,等事情辦妥了再到太太跟前來說。
解決了族學夫子的事情,賈琅心裏就輕鬆下來,如今又是到了年關,府上來來往往的賓客不少,他自己也從老太太、太太和老爺那裏得了不少賞賜,原本幹癟下去的小金庫又漸漸豐盈起來。
就等著開春去了學堂,就有機會拿著銀子去街上長長見識。
過了年關後,賈琅長了一歲,榮國府添了新丁,李紈生下了榮國府的嫡孫,取名賈蘭。
李紈生下嫡孫後,她在榮國府的地位明顯水漲船高起來,不僅下人們對她態度殷勤獻媚,就連王夫人也開始放權讓她幫襯著料理府上的一些管家事宜。
而賈琅對這些都不關心,他對新生的小侄子也沒多少興趣,因為年過度過後,他就可以背上小書包和賈璉一起去族學讀書上課了。
他們去族學裏上學在賈氏宗族中引起軒然,原本就對族學很是熱衷的賈氏族人如今更是渴望將自家孩子送進去,甚至他們的親屬也托關係想要自家孩子來此讀書,就是為了能與榮國府上的兩位少爺攀上關係。
等到賈琅與賈璉去開學時,就發現族學學生暴增,一下子從原本的十幾人增加到三十來人。不過如今族學裏的新夫子是個清俊先生,不僅長得好看,還手段了得,原本鬧騰得厲害的熊孩子都不敢造次。
李景譽拎著竹棍踏進學堂時,就見學童們都擠在一處,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麼竟這麼專注,連他走進來這麼久都無人察覺。
但李景譽敢肯定,這肯定又和榮國府那位寶二爺有關,不禁有些頭疼。
他不清楚是不是富貴人家的孩子都生得機靈聰明,但很顯然,這位寶二爺鬼點子特別多,而且想一出是一出,比那些頑劣鬧騰的孩子更難對付。
李景譽一臉警惕,這寶二爺又弄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