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IU的最後一課(1 / 3)

在結束了眾多的慶典,頒獎典禮之後,屬於韓國娛樂圈的2007年才算是真正開始,對於NRG公司來說,2007年開年,公司最為重要的兩件事,其一就是李俊熙的導演處女座,還有一件事就是IU李智恩出道。

雖然按照計劃,IU的出道被安排在下半年,但是,從年初,圍繞著IU出道,所有的工作就已經展開了。

在確定了將要出道之後,公司對於IU的強化訓練就開始了,李俊熙雖然認可了IU的實力,但是作為一個IDOL,特別是一名歌手,IU還欠缺一些必要的素質。

作為IU的老師,李俊熙也在她開始為了出道做最後衝刺之前,給她補上了最後一課,那就是幫助IU認清韓國娛樂圈的真麵目。

最開始的時候,李俊熙也有些猶豫,對一個還在上中學的十四歲少女來說,過早地認清社會的陰暗麵,或許太殘酷了。

但是,李俊熙卻不得不這麼做,正因為IU李智恩的年紀還小,所以,她更應該了解,她即將進入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圈子。

很多少男少女都是在見識過IDOL在舞台上的風光之後,才懷揣著一個明星夢,飛蛾撲火一般闖進了這個圈子。

在這些還沒有出道,還沒有真正見識娛樂圈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少男少女的心中,娛樂圈的概念非常簡單,舞台,粉絲,掌聲,鮮花,年紀稍大一些,他們的認知當中,還會多出來一項金錢。

可是隻有真正進入了這個圈子,體會到了個中滋味後,他們才會驚恐的發現,原來娛樂圈並非像他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李俊熙現在要做的就是提前給IU補上這一課,讓她更早的做好準備,將自己武裝好,避免在將來受到傷害。

當初,Princess在出道之前,李俊熙也曾給她們講過,幫助她們認清娛樂圈的真麵目,現在輪到IU李智恩了。

在韓國,尤其是最近幾年,媒體經常會爆出某知名藝人自殺,一個國家有如此多的知名藝人自殺,這或許是絕無僅有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令這些韓國藝人主動走上絕路呢?

首先就是藝人們的壓力很大,這是普通人所不能想象的,那麼韓國娛樂明星的壓力究竟從何而來?

四個字概括便是“競爭激烈”。

韓國的近鄰中國,擁有著巨大的商業市場,藝人們生存環境也相當寬鬆,藝人成功之後,即使人氣、商業價值開始下滑,一落千丈的情況也極少出現,如果不能占領一線市場,在二三線城市依然能有豐厚的收入。

而在韓國,這樣的情況幾乎不可能,由於市場狹小,老藝人一旦人氣滑落,將會迅速被新人取代,舊人被市場遺忘,新人繼續麵臨同樣的壓力,如此反複,循環不停。

演藝事業拚殺的就是美貌加演技,也就是人們常常談論的所謂偶像派和實力派。

而靠美貌上位的偶像派,尤其是女星們,其藝術生命的短暫,就如同她們的青春一樣轉瞬即逝。

所以一進入圈子,別說是靠明星賺錢的演藝經紀公司了,就是明星們本人也會時常處在“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強烈的危機感中,其心理負荷之重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對名利的快速、過分,甚至無節製的追逐,即意味著超過身心承受能力的巨大的付出。

稍加仔細觀察或分析一下那些自殺的明星的生活軌跡,其實並不難發現,男星多死在債務或外遇的無法解決,而女星們多死在感情傷害之後的無所適從或不能自拔。

或許常人可以輕易的質問一句為什麼就不能對名利看淡定些,也許隻有跨進了那個圈子的人,才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做明星的不易。

在這個圈子裏,牛鬼蛇神蜂擁而入,麵具假象處處彌漫,謊言欺騙比比皆是,醜聞緋聞就是家常便飯,流氓當導演,黑幫作製片,資本包明星,用圈內的行話講,“如果你是正常人最好別進娛樂圈”,除非你“心甘情願地適從甚至墮落”,否則“沒得混”。

娛樂圈靠混,不是靠發展。

這是許多明星不願意聽,更不願意接受,但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每一個成功的娛樂明星,都有其心知肚明又與眾不同的生存混法,而至於是什麼手段或方式,往往沒人感興趣,主動的,或者被迫的,大家盯住的目標其實就是簡單的兩個字:名利。

所以很多女藝人會突然發現,想找個真情相待的男人,竟然變成了無比困難之事,許多男星們也有感受,在鮮花與掌聲之外,有時侯一個真實的朋友卻成為了奢望。

總之這個圈子,很怪異,很複雜。

怪異到了,讓李俊熙這種出道多年的藝人偶爾都會無所適從,複雜到了,讓李俊熙甚至都不敢讓IU李智恩這個單純的女孩兒走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