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外界給予的壓力,其中以媒體和ANTI最甚,韓國藝人最怕的就是無孔不入的媒體突然爆出的醜聞,還有,網民的惡意攻擊也一直都是困擾明星的一大問題。
比如在韓國盛行的“anit”,他們給明星帶來的傷害有的時候,甚至比媒體更大。韓國人很容易用過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假若抓住一個人的缺點,就會對其窮追猛打,給予激烈的抨擊,而寬容就相對缺乏一些。
更為致命的是,韓國明星恰恰非常在意普通人的評價。
一方麵,名聲意味著自己對社會的影響力,影響別人,即將自己的自戀幻覺加在別人身上,這是人類最渴求的東西,而名氣在最大限度上滿足了這一點,自己的舉手投足都會引來無數人的關注,這種感覺是很爽的。
另一方麵,名聲也意味著,自己可能被這個社會所控製。
一個名人可以將自己的自戀幻覺加給粉絲,同樣的,一個粉絲也會將他的自戀幻覺加給他喜歡的名人。
當這個名人沒有爆出什麼問題時,或即便爆出問題,但仍然符合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時,名人和粉絲之間的幻覺強加就沒什麼問題,一旦這個名人被爆出了問題,而且是不符合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的,那麼他的粉絲們會覺得此前的幻覺破滅了,而會覺得這個名人欺騙或辜負了自己。
在任何社會,名聲都是這樣一把雙麵劍,而在韓國這樣一個重名譽的傳統社會,這種特點就更為明顯。
當然,既然是雙麵劍,這就意味著,如果某一麵不是那麼鋒利,那麼它割傷自己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譬如,假若這個名人對名氣不是那麼渴求,他在乎的不是表麵的名氣,而是做真實的自己,那麼,不管他的影響力有多大,粉絲對他的影響都是比較低的。
如果他根本不在乎什麼名氣,而隻想做自己,那麼粉絲對他的影響就接近於零。
這時,如果別人對自己進行誹謗,損害了自己的名譽,甚至還影響了生存,但隻要這沒有對自己構成真正的傷害,一個做自己的人是不大在乎的。
可惜的是,這種素質在很多韓國明星中顯然很欠缺,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因為遭受誹謗而自殺。
在韓國,一旦成為藝人,就要過上“有巨大壓力”的生活,韓國藝人們包裝得都非常成功,但是他們私底下和在粉絲麵前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都生活得很謹慎,工作強度非常大,因為連說話稍有不慎都會招來致命的打擊,並且很難翻身,還要忍受公司的“壓迫”,一層層的壓力下,每個韓國藝人都如履薄冰。
韓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實行網絡實名製的國家,強大的輿論壓力,有時候可以讓一個人瞬間崩潰,在此前被媒體報道出來的多起接連自殺事件中,讓人真切感受到什麼叫“人言可畏”。
一些藝人就是為了逃避這種壓力,在無奈中選擇了自殺。
“智恩!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你當初選擇走這條路的初心,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你要做的而是享受你作為IDOL的每一天,更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是活給自己的,而不是為了別人!”
李俊熙說了很多,有些東西,IU這個年紀未必能聽得明白,不過聽了李俊熙的這些話,她至少明白了,她夢想當中的娛樂圈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美好,甚至有些恐怖。
看著李智恩都變了臉色,李俊熙笑了,說:“怎麼?現在心裏後悔了嗎?”
李智恩表情一怔,用力的搖搖頭,看上去似乎有些小鬱悶:“OPPA!幹嘛和我說這些啊!人家還在憧憬呢,結果你就給了我一盆涼水!”
李俊熙正色說:“現在和你說這些,就是為了能讓你更早的認清,你即將要進入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讓你有一個心理準備,更要提前學會怎麼去保護自己!”
和韓國眾多的練習生相比,IU李智恩毫無疑問是幸運的,她擁有一個關心她,保護她的老師,哥哥,而且,還生活在NRG公司這個寬鬆的環境之下。
如果,IU現在是在其他的經紀公司的話,她絕對做不到像現在這麼輕鬆。
因為和NRG公司相比,大多數的韓國經紀公司都是吸血鬼一樣的存在,在那些經紀公司掌權人的眼中,藝人不過就是搖錢樹,是被奴役的對象。
在韓國,有很多年輕人,在進入一家經紀公司,成為了練習生之後,所在的經紀公司瞬間就變成了他們的債權人,也是從那一刻起,他們就已經開始被經紀公司在經濟上壓榨了。
在培訓周期中,經濟公司支付新人們的所有花銷,一個大公司培養一個組合,每人每年費用就要超過10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