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演凶術這個辦法靈感有兩種說話。第一種說法是,一個小孩在目擊了父母被歹徒殺死之後,由於驚訝而導致失憶,無法指證凶手。當時的一個仵作,就配了一劑藥劑,從而將小孩被封閉的記憶開啟,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案發經過,成功指證了凶手。”
“另外一種說法是,一個捕快,為了偵破一起案子,操勞了好幾天都沒能得出結果。上頭催得緊,他的壓力很大。結果有一晚他就去喝了一點酒。半醉半醒之間,他一邊發著酒瘋,一邊胡編亂造地將各個看上去毫無關聯的證據給串聯了起來。邊上的人無意間將這個胡編亂造的故事給記錄了下來。後來有人看見了這個記錄,根據這個記錄去查,竟然真的如那個捕快胡編亂造的故事一般,案子就那麼破了。”
“因為時間久了,這兩個說法到底孰真孰假,誰也無法分辨。但是兩個故事裏都有幾個關鍵的要素是共通的。第一個要素,就是藥劑。小孩吃的是仵作配置的藥劑。而捕快則是酒喝多了半醉半醒。第二個要素,就是精神迷離。小孩吃過藥劑後,精神迷離的情況下才喚醒了沉睡的額記憶,複述了案發經過。而那個捕快,則是接著酒勁,把自己當做凶手,胡編亂造地將他已知的破案信息給串聯了起來。雖然荒唐,但恰恰就是案件的真相。”
“綜合以上觀點,師徒兩人就開始研究起來。一開始他們也想知道,有沒有哪種藥劑能達到這種效果。但是很可惜,幾乎他們能想到的所有此類藥劑,在世麵上都是不允許使用的。就算是允許使用的,也要經過醫院裏專業醫師的審批才能購買使用。根本無法給他們拿來做研究實驗。而古法炮製的藥劑,都是中藥。中藥裏不單單是一種草藥,而是多重草藥經過精準的配比相輔相成才能達到這種藥效,而這種配方顯然是已經失傳了。所以,他們的研究一度進入了僵局。”
“然而,那個小子卻跳出了思維的定式。他分析,中草藥的使用,是為了讓精神恍惚、萎靡,以激發潛意識。如果不使用藥劑,而是使用現代心理學,進行自我催眠的話,或許也能達到這種效果。”
“一語驚醒夢中人。兩人立刻就開始研究心理學方麵的知識。因為原本警校就有相關犯罪心理學的知識,所以他們也不完全是白手上路。再加上他倆都是異常地聰明,很快他們就結合潛意識理論、佛教的禪學、西方的冥想、以及現代心理學的自我催眠,最大程度地還原的古書中的‘演凶術’。也就是你現在所使用的這套技巧。”
“然而,這套技巧並不是完美的。因為太過於顛倒主意識和潛意識的認知,導致使用者本身很容易思維混亂,分不清現實和虛幻,分不清自我和扮演著。往往會造成明明已經結束了‘演凶術’,卻還沒有辦法從‘凶手’的角色中‘出戲’的困擾。簡單來說就是入戲太深。”
“怎麼會這樣?”
“其實主要還是方法的原因。由於古時候都是采用藥物的性質。一旦擺脫藥物的藥效,人就無法進入演凶術的狀態。所以隻要不用藥,就能輕鬆分清真實和幻境的界限。但是心理催眠不一樣,人的大腦很神奇,你無法做到說清醒就清醒。有時候明明你認為自己是清醒的,但是實際上是做夢,夢境無比真實,使得你的大腦都不想清醒過來。這個難關,我估計老爺子到現在都還沒有突破。”
“那這又和我的師兄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