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擠入酒樓時,恰巧邵掌櫃領兩個幫廚出來,安排他們去市上買來劉奉義所需輔料。
兩人領喏,跟去櫃上取銀子。
邵掌櫃送走他們,再看四周,見自己成了眾矢之的,笑說:“諸位都先莫問,劉奉義今日借我酒樓灶火烹製豆腐,尚不知會作出幾道菜。”
“那菜式……”
話沒說完,一人高聲打斷道:“不管做多少道菜,也讓庖夫做給我品嚐,銀兩掌櫃來開。”
經他帶動,堂內食客紛紛附和,都想一品‘奉義豆腐’。
邵掌櫃不敢逆了眾心,笑顏說:“劉奉義隻是借用我家灶火,菜方乃他所思,需當他同意,方可做與諸位品嚐。”
“說的也是。”
一食客認同,又一人笑說:“那就請掌櫃問一問,可否做給我等品嚐。”
“昔日劉奉義思量出‘湯圓’,與我鄉百姓添口福、添營生,我看街市上已經有人在賣湯圓。”
“今日他造豆腐菜,多半也會割讓,隻要掌櫃懂點禮數,不怕求不來。”
“嗯,說的在理,所言甚是!”
一堂食客出聲讚同。
邵掌櫃亦有此想,他剛從後廚出來,便想求得菜方,花個幾百兩也值。
將來可以打著【奉義】名號當招牌菜。
那時不止本縣,乃至州府都要揚名,這等名聲值萬貫。
說話間,他見華府老東家公子在,忙上前見禮。
明淵旁聽多時,以為那些食客說的在理,對掌櫃道:“小生此來是為見世才兄。隻管領我等進後廚,掌櫃所思,我自會幫襯一二。”
邵掌櫃福至心靈,會意公子之言。
也知道公子與劉奉義有交情,二話不說請著他們去後廚。
此時廚房內造飯氣濃烈,一籃八斤豆腐被庖夫分成十份,有些切成條,有些切成片,有些搗碎與豬羊雞鴨魚肉混在一起,一切做法皆遵從奉義指點。
劉彥看完那邊人炸豆腐,又教這邊人團丸子。
遊走廚房各處,似學堂先生一般,教授他們做學問。
萬山跟隨旁聽,時而插話詢問。
沈煉則站立門邊,思量道:“世才兄做何事,都行雲流水,說話有章法,如同嫻熟拳路,且變化無窮。”
“究其原因,在於真學,在於學以致用。”
想到這裏,他似乎知道‘如何化用身中拳法’,暗在心中演練起來。
這時掌櫃請著華明淵四人入灶房。
他們頓覺暖熱拂麵,美食香氣入鼻腔,內中諸味雜糅,果然妙如文章。
見劉世才正在指點庖夫烹製,他們去打攪,在一旁等著。
還是楊萬山先發現添了四人,笑顏告知君子。
劉彥轉頭,看明淵身邊三人,皆文士風貌,儀表堂堂,衣著上非寒士出身。
雙方互視一番,明淵領著朋友見禮。
隨指介紹道:“這三位仁兄皆為杭州、餘杭名士,他兩位乃西子城沈雲鶴、關子玉,這一位是餘杭縣賀之洲。”
劉彥皆有耳聞,且都是舉人之才。
“久聞三位大名,未曾登門拜會,今日一見甚是有幸。”
“世才兄高看我等,論才學我等不及你萬一。”
沈雲鶴接話,他與明淵交厚,知眼前之人乃真學,學問非他一個舉人可比。
另外二人各有說詞,都是恭謹之言。
劉彥不多寒暄,說:“四位既來,稍後可一同品嚐豆腐宴。灶房氣大,不妨先上樓用茶,我交代一些事宜,便與萬山上去相會。”
四人本想留下觀看,但見劉奉義如此說,隻好應從他的話。
他們走後,楊萬山說:“他們今日來臨安,若是與君求教真學。君當如何?”
劉彥端起灶台大碗茶遞給他:“做真學猶如做菜,他們若都有誠意,我不會吝嗇菜方,隻看他們能不能做出對味的菜肴。”
兩人相視而笑,各用一大口茶,繼續圍著灶台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