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海峰將文章稍作修改後,將這篇文章發給了自己的碩導徐誌華。
徐誌華是江南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副院長,也是體育教育係的年級部主任,他主要負責體育教學方麵的研究。六十多歲的他已經退居二線,現在正坐在體科院辦公室整理資料。
【你有一封新的郵件。】
網頁郵箱的提示音突然響起,徐誌華放下手中的搪瓷茶缸,點開郵箱。
發件人李海峰?
徐誌華摸了摸腦門,他隻覺得這個名字比較熟悉,但一時間想不起來是誰。
“徐老師您好,我是2001級體育教育的李海峰,這麼久沒聯係您真是不好意思,我和我的徒弟寫了一篇文章”
看到這個開頭,徐誌華終於想了起來,他的心裏已經開始罵人了。
要知道,2003年的研究生名額可不能和現在比,即使是在職研究生,也沒見過這種大半年找不到人的學生。要不是李海峰家裏有點關係,他才不願意管。
好在,磨了快兩年,總算給他磨出一篇文章。
徐誌華點開附件,文章的標題便讓他心裏一驚。
莫裏斯格林起跑技術?這李海峰不是練舉重的?什麼時候學的短跑?
徐誌華雙眼微眯,直覺告訴他這並不像李海峰寫的文章。
行文流暢,邏輯尚可,雖然不如他帶的部分優秀研究生,但起碼是有大部分本科畢業生的水平。
一篇文章看下來,徐誌華發現這裏麵的內容和觀點都較為空泛,雖然選題較新,數據紮實,但論證風格更偏向愛好者,而非學術人士。
隻不過,文章裏的幾處引用數據,就連他也沒有見識過。
目光移動,徐誌華注意到了第二作者的名字。
金雪?是他的徒弟麼?
帶著些許疑惑,徐誌華撥通了李海峰的電話。
“哎喲喲,徐老師您好您好,真是對不起啊,我去年一直在”
“別說廢話,這文章是你寫的?”徐誌華眉頭微皺。
“對啊,我和我徒弟一起寫的,她負責查資料,我負責寫文章。”李海峰大言不慚。
原來是這樣,這就不奇怪了,他的徒弟應該是個熟悉英語的大學生,徐誌華這般推測。
“那行,那你這個徒弟是幹什麼的?在哪上學?是不是江大的學生?”徐誌華語速飛快地說道:“這篇文章裏關於抗阻訓練的內容是參考《journalofsportssciences》期刊的內容,去年十月份發布的一篇文章,他平時還看外文雜誌?”
“啊?”電話那頭的聲音異常奇怪:“不是啊,我徒弟叫金雪。她是我們體校的女子一百米運動員,外文雜誌的話,我上次確實看到她在看一篇全是英文的文章,她說她在學英語,但是我看不懂。”
“你看得懂就怪了!”徐誌華帶著些許怒意道:“你個舉重隊的,哪來的一百米徒弟?滿嘴胡話!”
“老師,我是體校校長,學生可以算我的徒弟吧,您看”
嘟嘟嘟——
徐誌華沒有理他,直接掛斷了電話。
李海峰這人是沒救了,礙於他爹的麵子,到時候畢業就隨便讓他混過去吧,倒是這個金雪
沉吟片刻,徐誌華打開搜索界麵,輸入“金雪100米”的關鍵字。
此時有關金雪的內容非常稀少,隻有2002年江南新聞網上發布過一篇江南省高中生運動會的采訪稿件。
“1986年出生,年僅16周歲的江南二中高一學生金雪在剛剛結束的”